当前,国人研究市场问题时,总是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因可能大致有二:一是,研究的市场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以区别于资本主义,阶级关系别导向错了,从而具有了政治色彩;二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已经研究过了的,然后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就是创新,即为创新而创新色彩。
真理是不需要色彩的,那么我们自己的理论才能经的起验证!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一定要把经济学和什么什么主义捆绑在一起研究吗?有这个必要吗?
有些自欺欺人的东西,明白就行
另外,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涉及一些法理、公平与效率之类的东西,毕竟国家体制不一样。
公平与效率是任何一个政府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政府行为的核心就是 Tradeoff between Equity & Efficiency。
个人认为,经济本身不带色彩,但是和市场相结合就带有了色彩。所以市场经济是带有色彩的。
研究经济学不一定打上什么标签,我赞成。但经济学说离不开其产生、存在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是毋庸置疑的。在自由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了亚当斯密的微观经济学说,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到了社会矛盾难以调和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学说应运而生,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然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没有象人们预料的那样使资本主义消灭,却使凯恩斯等人的宏观经济学说成为至今都为世界各国所用的经济理论,几十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证明了他的合理性。
市场经济理论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毫无疑问带有资本主义的色彩。而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则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必然要对其中的部分进行扬弃,增加与中国现行制度和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内容,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十多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是正确的。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因此我认为,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发展、实践都不可避免的打上社会色彩的烙印。而且只有和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紧密结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在市场上,不会因你生产的社会主义残次品而受消费者的欢迎,也不会因你生产的资本主义优质品而受消费者的冷落。至于我们的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带有政治色彩,恐怕只有问提出这个词汇的人去了。
社会主义只是一种国家的外壳。
至于如何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市场经济所要做到的。
空谈社会主义优越性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市场经济的提出只是为了更好将资本主义的一些东西引进来,几十年的经验证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在适用,必须进行改革.但打着计划经济的口号是不可能进行改革的,所以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现在我们实施的各种政策,好象在走资本主义,但是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指导方向不同,当我们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能体现出来了,只是估计你我看不到罢了。
如果在经济体制上纠缠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上,
只会让一国的经济停滞不前。
资本主义国家也并非所有产业都是私有。
如能源部门,在教育,医疗,农业方面也有大量投资。
有些部门是需要国家来重点投资的。
但是有更多的部门还是需要私人投资运营的。
政府如果控制的行业过多,
只会导致计划经济的复辟,
会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决策上的独裁。
政府应该清楚自己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
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还是有不少方面有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问题,
造成了大量的银行坏帐。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如果基础不带有政治色彩那么对应的上层建筑就不可能稳固,
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必然导致计划经济。
必然以私人选择代替公共选择。
如果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那么就不需要以公有制为经济主体。
只能在一些必要的能源部门等项目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8 14:24:26编辑过]
这就是所谓的门派,任何理论都会因为门派而有所不同
不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主体都会落实到人身上, 人的阶级性会影响和经济体制的色彩,比如在中国,执政者的阶级决定现行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有社会主义特色,(当然,具体什么特色不知道).这应该是政治对经济反作用的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