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558 26
2017-08-25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其中就包括我们盛行四海的《道德经》。结果经过整理复原人们发现,该版本与我们现在流行的《道德经》版本,存在着一些差异。

第一处:《道德经》第二章

传世本:“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帛书本:“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二者差别不大,就是一个“之”字,但意义却完全变了。“有无相生”,与“有无之相生”,第一个理解就像现在流行的阴阳相生一样,你生我,我生你,互为其根,自循环而无始终。但第二个理解却可以是“有,是由无而生的,无是有的根本”。

而这个理解,才是与《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三十八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第三十九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六十三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相互应和的。

按照这个理解,有、难、长、高、音、前,是由无、易、短、下、声、后而造生的。就像影子和形体,音和声一样,影子依赖于形体而成,虽然它们同时出现,“形影不离”;音依赖于声而起,虽然它们同时出现,共同被称为“声音”。

而照第一个理解,则完全与儒家解说易经的《十翼》、解说太极图的《太极图说》搅和在一起,混成了稀泥,也难怪有人说《道德经》是出自于《易经》的了。但这样一来,静为躁君,怎么和动静互根统一起来?有生于无,怎么和有无相生统一起来?更别说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等等了。

生之,又生之,我认为这才是一种正常的逻辑和顺序,才能构成一个生生之链,才能从现有的事物一直寻根到最初的那个“天地之始”。而不至于凭空蹦出一个自循环的“阴阳互根”,怎么寻根都在它自己身上。

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造生它的根源,这个根源是事物存在的根本,而不可能反过来又被事物本身所造生,就像世界上第一台机床不可能是被机床造就而成的一样。庄子说“物物者非物”,正表明这二者是处于两种层面的。

我觉得用1、-1 和1、0来解释这二者的区别更为形象一些。阴阳互根,是1和-1的关系;有生于无,是1和0的关系。1和-1事实上是一个东西,也就是朱熹所说:一气之消息;而1和0却是两个东西,1是有,0是无。

0就相当于一个虚点、一个玄牝,可生万物,1是其中之一,二者是母子关系。如《道德经》所说,“即得其母,以知其子”。所以《道德经》全篇才充满了守根固本、“食母”的朴素思想。把握住了事物的根本,就可以“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8-25 13:35:44
clm0600 发表于 2017-8-25 13:27
加个“之”并没有你说的那种语义区别,还是“相生”,“相成”。
二者差别不大,就是一个“之”字,但意义却完全变了。“有无相生”,与“有无之相生”,第一个理解就像现在流行的阴阳相生一样,你生我,我生你,互为其根,自循环而无始终。但第二个理解却可以是“有,是由无而生的,无是有的根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8-25 13:38:29
有生于无,是1和0的关系。
可以这么说。


不过,严格来说,不能这么说。



无,是什么呢?

就是它实在,世界的本原它实在,但,人类对它没有任何观察,也无法去表达它。因此,对人来说,它是无。



有,是什么呢?

有,就是实在。人类仅仅知道世界的本原它实在,它是实在,它确实实在,但,对它没有任何表达,唯一的表述是:它有,它在。



有,是从无而来,无中生有。有,也是一,单一的一,唯一的一。


进而来说,


有,人类,此2者发生了交往,这就叫二,二者,二方面。


有了交往之后,人类看到了万事万物,能够表达万事万物。这就叫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8-25 13:41:32
道德经,佛经,有异曲同工。可见中华民族,老子,智慧非常高超。

另外,中华民族的智慧,自古以来,就相对来说,比较现实,比较务实,比较内敛。这个是长处。


而例如佛经,它就发散的多,联想、想象很多。这个当然也是长处了。


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就完了。

而佛经呢,是天外天,天外天,很多很多的想象。当然,这个也跟古代先民的各种的原始宗教、神话故事等等,也大有关系吧。





那么再看旧约,新约,和圣经等等古老典籍、古代智慧来比较的话,圣经等等就差太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8-25 13:48:01
据说,佛祖并不是印度那边的人,而是尼泊尔一带的人。

那么,有可能啊,佛祖带有黄种人的基因,或者就是黄种人,或者母系里有黄种人基因,等等。


那么有可能啊,佛祖,华夏民族,有共同的基因,或者有一部分共同基因。
意思是说,相当近。

意思是说,例如,或许一万年前左右的时候啊,那时候,佛祖的祖辈(父系,或母系,等等),华夏族的祖辈,那就是一家。










远古时候的人类,也是擅长走路,迁徙的吧。

猜测来说,他们一天走路100里,一个月走出1000里,一年走出三千里,都不成问题吧。

远古的时候,古代的时候,应该就有几千里路开外的交易了。


三千里,五千里,对远古和古代的人来说,几个月下来,半年下来,好像也不成问题,并且也不会觉得路途遥远,时间漫长吧。反正他们也不上班,不打卡,反正就是定居下来的话,那也同样是天天走路,拔山步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8-25 13:48:09
yuan79101 发表于 2017-8-25 13:35
二者差别不大,就是一个“之”字,但意义却完全变了。“有无相生”,与“有无之相生”,第一个理解就像现 ...
加之也是一样的,你理解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