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811 8
2016-07-02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①当其无,有车之用。②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③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④

    【注释】

    ①三十,敦煌乙丙本、广明本、室町本作卅,余诸本作三十。 辐,又作輹,古字通。毂,《说文解字》:“毂,辐所凑也。”钱坫曰: “言毂外为辐所凑,而中空虚受轴,以利转为用。”

    ②毕沅曰:“各本皆以‘当其无’断句。案《考工记》:利转者, 以无有为用也。是以应以‘有’字断句,下并同。”朱晴园从之。杨 树达曰:“无有’为句,‘车之用’句不完全,毕说可酌。”叟案:以 “无有”为句,岂只不完全而已哉?尤失其义。以“无”断句,乃老 子本义,直阐第一章“无”之大用。乃其“用无律”也。

    ③埏,马叙伦曰:“《说文》无埏字,当依王本作‘挺’。”罗振玉 亦主改“埏”为“挺”。按:埏、挺,义通;揉也,搏也。《说文》曰:“搏 以手圜之也。”《考工记》谓:“搏亦作‘抟’。”埴,黏土也。全句即抟 揉粘土以为陶器也。今依通行本作“埏”。

    ④故,罗振玉曰:“景龙、敦煌乙丙三本,均无‘故’字。”有之以 为利,指木、埴、壁等有形之物质,不利此有,则毂、器、室三者均无 以成,亦不见其空之为用矣。无之以为用,毂不中空,则无以受 轴;器不中空,则无以容物;室不中空,则无以居人。故其所以为 用,全在以其中空虚之“无”以为用也。


    总阐用无与无用原理第一

    老子于此,遥接第一章所揭之“无”,而发扬其“用无教”之原理,举事以晓世人。“用无教”者,亦即其“用无律”,与其“自然律”、“用虚律”、“循环律”、“用反律”等原理,同为千占不灭明灯,与万世不传妙道。夫“无”为“无尽道”,玄之又玄,自古以来,千圣莫究其始,莫穷其终。故用有不如用无也。


    世人但知“有”之为用,而不知“无”之为用;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但知用有之用,而不知用无之用;但知用有形之用,而不知用无形之用。此皆下之又下者也。有者,现象;无者,本体。夫现象之已形,有目共睹,故尽人皆得用之。现象未形之本体,众目不睹,故非圣人不可得而用之。在此不睹不闻未朕未兆之际,方可为之于“无有”,而动之于无形;用之于无朕,而成之于无迹。我为而天下莫知我为,我动而天下莫见我动,我用而天下莫明我用。以圣人能“入无物,出无物,用无物,而又用无用”也。此为“用无律”之上乘法也。


    次之则以“无”为用。以无为用,则必以“有”为利。有无互显, 有无互用,故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正苏子由所谓:“非有则‘无’,无以致其用;非无则‘有’,无以施其利也。”有之利,藉无之用而显;无之用,藉有之利而形。虽有无双举,而重在无,即重在无之用也。世人见有之利而不明无之用,执于有之利,而不通于无之用,故双举之旨,在藉“有”以显“无”也。此为用在“无”处。老子恐 世人之昧于理,故举事物为喻以明之。文在此而义在彼,切不可执文以为道,而落入执指以为月之病也。故为偈曰:“有用用时用常 竭,无用用时用有余。藏用于心心常动,藏用于天自如如。”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辐与毂,固有使车行之利,设其间无空虚,则轮无由转,故车之用者,实在其无而非其有也。 埏埴以为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之用,其理亦然。天地之道,妙在“虚中”,太虚无垠,能容无尽藏;涵蕴无尽有,能生无尽化。设其中不虚,则星辰之运,阴阳之妙,四时之行,万物之生,又乌可得乎?虚则灵,无则化,有则滞,实则死矣。圣人效之,虚其心而用其无,空其心而养其神,冥其心而同其天,故能广大莫及,高明莫测,而神通自生也。


    夫有非本有,有生于无;无非真无,无生万有。唯世人只见其有 形之物,知其可迹之事,而不明“无”之大用;只能辨“形而下”之器, 未解“形而上”之道。老子以道体大,无相无色,无形无迹,不可道, 不可名,为证验其道体虚无之存在价值与实用价值,故举兹三具体 之事与三实在之物,以明其“用无教”之最高原理。用无教者,即无 用教也。夫有用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无用则用天下而有余!一切 “以用为无用,以无用为用”,则自无所用而不宜,无所住而不自在矣。


    参证章旨第二天地间万事万物,万象万理,重在其虚而不重在其实,用在其无而不用在其有。用于无形,则尽人不得而知;用于有形,则天下人莫不见莫不知也。老子于此虽举三事为例,其主旨则仍在直指人心,宜守虚无为教。虚其心,所以为大也;无其心,所以为用也。虚心之妙,无心之用,参证全在功夫。虚则空灵自在,无则寂然不动。空灵自在,则神智清明,寂然不动,则感应万千,神通发焉!神化生焉! 不神而神,不用而用,无为而为,无化而化,斯为妙道。


    心杀境则活,境杀心则死;心杀物则生,物杀心则死。故古真曰:“心死则神活,神活则心死。”此心不大死一番,则其神不长生而长照。“欲求人不死,先修不死神!”即此道也。大凡事与理之入于心而不能出于心,住于心而不能空于心,亦自心光不明,性光不耀,而神光不生也。故曰:“有心常不用,即用亦无心,无心即无用,无用亦无心。”此全是圣人最吃紧之内修功夫。


    无心生大用,有物不通神。修道人于此切宜深会,心本无心,以用为心。用止则心自止,用息则心自息。我无种种用,自无种种心。我无种种心,自无种种物,亦无种种境,更无种种欲与种种法矣。物碍心,境碍心,动心起念,亦无不碍心。而不能清明在躬'虚灵自生矣。


本帖隐藏的内容

此心如能湛然虚寂,窈然静定,莹然灵明,廓然无对,行所无事,不与物驰,不因境生,不滞理欲,动静不失其常,用而不用,不用而用,则自为无用之妙用矣。无之以为用者,即以无为用,以虚为用也。扫其现象(有),而用其真体(无),故可万用而无穷。于为则用无为,于治则用无治,于欲则用无欲,于知则用无知,扩之而至于万象万理,莫不皆然!总是离有起用,务为之于其未形未兆、无象无状之始之“无”时而为之,方为妙用。故曰“无用而无不用”、“无为而无不为”者,此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2 09:50:42
Thanks for your always shar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 13:46:22
理论是虚幻的!必须要实行才能显现出来!!!有道有法!!!无道无法!!!有道无法!!!无道有法!!!你怎么选择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 15:27:21
学古文的时候应该读些这种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 19:00:06
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 20:13:14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