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439) 回复(26) 2017-07-01 17:36:33赞(4)快速回复
一.

阅读(3035) 回复(58) 2016-06-05 19:06:07赞(2)快速回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能够实行按劳分配或者叫按劳分配为主吗?
(全文较长 字数所限 分拆上传 未完待续)
不忘初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
——纪念建党96周年 (续1)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并不等于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 阅读(0) 回复(0) 2017-07-01 15:41:02赞快速回复 在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中,“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 “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显然在这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 劳动者的个人劳动,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社会发给劳动者的是作了必要社会扣除后的劳动券而不再是货币。劳动者凭劳动券领取而不是购买消费资料。这显然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基础之上是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显然还远没有进入“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因而也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使属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那它至少也还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的“起始阶段”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离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消亡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时期,既然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那么又何来什么按劳分配为辅与为主之说? 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社会上产生实行按劳分配的要求和想法具有必然性。然而,有必然性并不等于就已经有了现实可能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还在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离 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即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历史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走(建设、发展)到了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才会具有实行按劳分配的现实可能性。 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将证明:无论把必然性论证得多么充分,也不管把必要性说的多么动听,哪怕创造再多的“新名词”、“新概念”来企图“自圆其说”,归根到底,误以为只要有必然性,就具有现实可能性,误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等同于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总想把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强加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头上的想法,终归只是一种不实事求是——不切实际、有悖于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的幻想。 三. 现实的中国,还远不是可以实行 按劳分配 的国度.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 阅读(29) 回复(0) 2017-06-26 19:31:02赞快速回复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分配方式的科学预测,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的基础之上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一个很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眼下还只是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过几十年的国度,把按劳分配作为未来基本分配方式发展的方向、原则写入宪法是必须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中国,离马克思所预测的、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现实中的中国,还远不是能够 各尽所能 和可以实行 按劳分配 (或者叫按劳分配为主) 的国度。 按劳分配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才能实行? 《哥达纲领批判》中有这样的表述: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每一名劳动者都能从社会领得一张在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的凭证,劳动者个人根据这张凭证向社会领得一份耗费同等劳动量的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来。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显然在这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 劳动者的个人劳动,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社会发给劳动者的是作了必要社会扣除后的劳动券而不再是货币。劳动者凭劳动券领取而不是购买消费资料。这显然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基础之上是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显然还远没有进入“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因而也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使属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那它至少也还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的“起始阶段”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离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消亡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时期,既然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那么又何来什么按劳分配为辅与为主之说? (原文贴较长,发帖字数所限,分拆上传,未完待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并不等于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
关注阅读设置
分享
现实中的中国,还远不是可以实行 按劳分配 的国度.
关注阅读设置
分享
不忘初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
——纪念建党96周年 (续2)
四.
一个闪耀着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之光的“亮点”!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
一个闪耀着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之光的“亮点”!

阅读(38) 回复(0) 2017-06-25 16:23:32赞快速回复
殊不知,在马克思看来,“以自由联合劳动的条件去取代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完成(这是经济改造)”——马克思既没有把公社作为应该、可以推行按劳分配的政治形式来看待,也没有对公社提出实行按劳分配或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要求,而是将逐步完成“经济改造”,“把劳动从垄断劳动者自己所创造的或是自然所赐予的劳动资料的那批人篡夺的权力(奴役)下解放出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视为新生政权的一项实质性任务。
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劳动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让社会主义社会劳动逐步成为富民劳动的理论思想,是让劳动、勤劳也能致富的理论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劳动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关于逐步完成经济改造,逐步把劳动从资本奴役下解放出来,逐步使劳动从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具体化、中国化的重大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贡献。
九十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较好地解决了不断做大蛋糕的课题;为解决好分好蛋糕的课题提出了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劳动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理论思想。全党同志和广大劳动者都应该倍加重视、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决不能再让人把这个“好经”给念歪了!
一个闪耀着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之光的“亮点”! [color=#999999 !important][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复制链接] |
电梯直达[url=] [/url]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7:08: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取消回复通知
|
不忘初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
——纪念建党96周年 (续3)
五.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
阅读(10) 回复(0) 2017-06-25 17:30:02赞快速回复
发表于 2017-6-10 21:38:08 |只看该作者坚持从实际出发,走出认识误区,努力探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制度!
对“在收入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之说的一些不同的想法.
阅读(10) 回复(0) 2017-08-19 19:07:35赞快速回复
不等于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
——同上“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并不等于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都说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为什么有人却总想着把按劳分配强加在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头上?
“从发展进程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改革与发展的一切战略举措都不能超越这个发展阶段。在我国生产力还相对落后的初级阶段,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不搞单一的公有制,要探寻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收入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公有制企业实行按劳分配,私营、外资企业实行按要素所有权分配……”——摘自2017年07月03日 16:20 来源:北京日报《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阅读(13) 回复(0) 2017-08-17 14:37:32赞快速回复
“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
阅读(21) 回复(0) 2017-08-23 15:51:32赞快速回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
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摘自新华网北京2013年12月31日电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分配不公,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没有得以充分体现,是影响、妨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一块顽石型“短板”,是改革必须啃的一块硬骨头。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积累并具备了啃这块硬骨头的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 “蛋糕”不断做大了,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积累并具备了啃这块硬骨头的坚实物质基础。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 过来,不断多大的蛋糕并没有真正分好——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没有得以充分体现,是影响、妨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一块顽石型“短板”。
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深化改革,不能“碎片化”,要突出、注重制度建设,要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积累并具备了啃硬骨头的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决不能再拖了!

阅读(24) 回复(0) 2017-08-27 18:20:23赞快速回复

阅读(25) 回复(0) 2016-09-27 15:24:41赞快速回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让劳动分享发展成果,
实现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勤劳致富梦!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路上,
为什么应该把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主义与之前的阶级社会的一项本质区别在于是不是两极分化的社会。从分配方面来讲,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避免重蹈两极分化覆辙之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要不断做大“蛋糕”,而且必须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如果导致两极分化,就失败了。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路上,为什么应该把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请看“值得高度重视的善意提醒”: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值得高度重视的善意的提醒:
中国能不能自觉地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最主要问题.
阅读(12) 回复(0) 2017-05-18 14:55:28
宋晓梧:收入分配有一次分配,有二次分配,刚才我们讲的社会保障是二次分配,税收、转移支付也是二次分配。一次分配是指直接的劳动所得,财产所得,主要是劳动所得和资本的关系,以及国家企业的关系,中国一次分配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去计划经济下,本来是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现在经过30年就变成了收入差距过大,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实际中国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些人不愿意说这是两极分化,但是跟全世界的指标比起来,中国已经很高了。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不满意的一个重大问题。】——摘自中国改革 > 改革人物 > 宋晓梧 > 访谈《宋晓梧: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关键看政治决心》作者:宋晓梧 时间:2014-03-11
为什么“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两极分化”?
宋晓梧:收入分配有一次分配,有二次分配,刚才我们讲的社会保障是二次分配,税收、转移支付也是二次分配。一次分配是指直接的劳动所得,财产所得,主要是劳动所得和资本的关系,以及国家企业的关系,中国一次分配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去计划经济下,本来是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现在经过30年就变成了收入差距过大,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实际中国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些人不愿意说这是两极分化,但是跟全世界的指标比起来,中国已经很高了。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不满意的一个重大问题。】——摘自中国改革 > 改革人物 > 宋晓梧 > 访谈《宋晓梧: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关键看政治决心》作者:宋晓梧 时间:2014-03-11
为什么“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两极分化”?
宋晓梧:收入分配有一次分配,有二次分配,刚才我们讲的社会保障是二次分配,税收、转移支付也是二次分配。一次分配是指直接的劳动所得,财产所得,主要是劳动所得和资本的关系,以及国家企业的关系,中国一次分配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去计划经济下,本来是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现在经过30年就变成了收入差距过大,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实际中国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些人不愿意说这是两极分化,但是跟全世界的指标比起来,中国已经很高了。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不满意的一个重大问题。】——摘自中国改革 > 改革人物 > 宋晓梧 > 访谈《宋晓梧: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关键看政治决心》作者:宋晓梧 时间:2014-03-11
宋晓梧:收入分配有一次分配,有二次分配,刚才我们讲的社会保障是二次分配,税收、转移支付也是二次分配。
现在经过30年就变成了收入差距过大,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实际中国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些人不愿意说这是两极分化,但是跟全世界的指标比起来,中国已经很高了。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不满意的一个重大问题。】——摘自中国改革 > 改革人物 > 宋晓梧 > 访谈《宋晓梧: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关键看政治决心》作者:宋晓梧 时间:2014-03-11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