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包括澳大利亚、印度、挪威等国家都在尝试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关心资本市场的人可能紧张,是不是全球性的宽松政策要结束了,中国是不是也会紧跟其后,国内股市和房市是不是到头了?我要说的是,如果各国政府真能下决心果断推出宽松货币政策,那真是大幸!也许全球经济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但是经过3-5年的减产能过程,全球经济能恢复供求均衡,实现增长。
现在的问题是各国很难快速退出宽松货币政策。首先各国很难容忍哪怕是短暂的经济萧条,面对这次“史无前例”的大危机,各国政府的救援是真正的史无前例!别看现在一些国家开始略有收缩,但是关键是要看美欧日三大经济体,而且一旦全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宽松货币政策会再次出现。其次国与国之间存在博弈,主要国家之间,谁先退出谁就会承担更多的成本。途径之一就是先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本币升值,影响其出口。事实上,由于这次美国的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最大,美元的持续贬值已经使其它国家承担了很大的危机成本。
如果宽松货币政策不能较快退出,全球面临新的危机的概率很大。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相比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无限膨胀的不能持续。危机爆发后,虚拟经济崩溃,人们财富急剧缩水,导致需求大幅度萎缩,形成全球性的严重的产能过剩。现在救援的方法就是把虚拟经济重新吹起来以消化过剩产能。但是我们要知道,目前的产能过剩是真实的,是持续多年的虚拟经济膨胀形成的虚幻的需求所引致的。所以真正解决危机的方法不是增加需求而是削减产能。当然削减产能是痛苦的,意味着减少就业,减少收入,还可能形成收入需求减少导致产能需要进一步削减的恶性循环。这个痛苦的过程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这是我们为之前的繁荣所付出的必要代价,或者说之前的繁荣是透支了后面几年的增长。
问题的根本逻辑在于:你不能奢望借钱提前消费可以不还!
如果各国政府各国民众总是不想还,还一直借新债还旧债,债务日益累积,最后仍然要还的:是以更猛烈更残忍的方式偿还。也许我们离一场新的危机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