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86 0
2009-10-29
中国继美国之后成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在今天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组织公布的2009年度前100强排名中,天河一号高居榜首。有关专家认为,“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天河一号”在科技部的领导支持下,通过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密切合作,由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研制”课题的重大成果。该系统突破了多阵列可配置协同并行体系结构、高速率可扩展互连通信、高效异构协同计算、基于隔离的安全控制、虚拟化的网络计算支撑、多层次的大规模系统容错、系统能耗综合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系统峰值性能达每秒1206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内存总容量98TB,点点通信带宽每秒40Gb,共享磁盘容量为1PB,具有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和易使用等显著特点,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超级计算机是世界高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是体现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各大国均将其视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投入巨资进行研制开发。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成功问世,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是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为解决我国经济、科技等领域重大挑战性问题提供了重要手段,对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天河一号”适用于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国防科大正与天津滨海新区密切合作,将“天河一号”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备研制、资源勘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金融工程数据分析、气象预报、气候预测、海洋环境数值模拟、短临地震预报、新材料开发和设计、土木工程设计、基础科学理论计算等方面。
据介绍,“天河一号”将作为天津滨海新区和国防科大共同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业务主机,面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为国内外提供超级计算服务,同时带动高科技服务产业和高端信息产业发展,着力打造高新科技服务、产业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培养三个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科技支撑。
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的重要基地,被中央军委授予“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他们始终紧贴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需求,研制成功的“银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在国家和国防建设的关键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强军兴国作出了突出贡献。参加研制的广大科技人员表示,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大力弘扬“银河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事业的创新发展

“天河一号”目前投资为6亿元 使用寿命10年
新华网长沙10月29日电 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究竟有多“超级”?以下是一组相关数字。

数字一:全系统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Linpack实测性能为每秒563.1万亿次。这意味着,“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配置Intel双核CPU、主频为2.5GHz的微机需要计算160年。
数字二:共享存储总容量为1PB。按国内数字图书馆应用软件的图片格式PDG为例计算,如果平均每册书大小约10MB的话,“天河一号”的存储量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为2700万册)之和,能够为全国每人储存一张大小接近1mb的照片。
数字三:“天河一号”由103台机柜组成,每个机柜占地1.44平方米、高两米、重1.5吨,系统总重量相当于19个神舟飞船。把通风等条件考虑在内,放置“天河一号”需要一个近千平方米的房间。
数字四:全系统包含6144个通用处理器(CPU)和5120个加速处理器(GPU),仅系统级软件就有20多万行代码。按照每人每个小时写20行代码的速度,需要写1万小时。
数字五:互联通信网络的单根线传输速率为10Gbps,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快的速率,相当于在“天河一号”计算机内部修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数字六:直接参与“天河一号”研发的科技人员有200多人,平均年龄为36岁。
数字七:“天河一号”目前投资为6亿人民币。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为10年。
数字八:全系统运行情况下,每小时耗电1280度。能耗比即每瓦电创造的计算效能为4.3亿次运算,与目前峰值性能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走鹃”超级计算机相当。
中国多名科学家展望未来超级计算机
华网长沙10月29日电(记者喻菲、白瑞雪、王玉山)正在湖南长沙参加“2009年全国高性能计算机学术年会”的科学家预计,未来10年左右时间,世界上将研制出运算速度超过每秒百万万亿次(即10的18次方)的超级计算机。这个速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快计算机的1000倍。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兴铭说,宇宙的年龄是150亿年,换算成秒大概是百万万亿秒。也就是说如果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开始,每秒钟进行一次计算,一直到今天才能完成这个数量级的计算。
他说,一些重大的科学研究,例如气候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以及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计算等,都需要这个量级的计算。
国防科技大学29日刚刚公布了中国首台千万亿次(即10的15次方)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窦文华说,超级计算机性能的发展遵循千倍定律,即每隔10年性能就会提高1000倍,而实际上发展的速度可能更快。
他认为,如果只使用当前的技术是无法研制出百万万亿次的计算机。他预测,10的18次方级别计算机其芯片之间应采用光互连。而研制10的21次方级别计算机将是2030年前后的事情,目前的半导体技术将不能支撑,或许会采用纳电子技术。再往后或许将产生量子计算技术。
窦文华说:“人类对于高性能计算机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这其中每一个台阶都需要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的重大创新和跨越。”
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张云泉说,未来超级计算机发展中,混合的架构将成为主流。但这种混合架构的计算机编程十分复杂困难,需开发更多的软件。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李思昆说,未来超级计算研制中,峰值速度其实只是性能的一个方面,可靠性、易用性、互联通信、能耗等问题将更加突出。
“百万万亿次计算机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个CPU,那它的可靠性将成为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李思昆说。
有专家预计,百万万亿次计算机的功耗将为几十兆瓦甚至几百兆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降低能耗措施,一座城市的供电都不够一台超级计算机使用,而将来的超级计算机只能建在核电站旁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