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705 25
2009-11-01

商品价值=c+v+m公式的三重错误

马克思《资本论》中那个著名的公式:商品价值=c+v+m

即商品价值 =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其中至少存在三重的错误!
第一重错误是:在从宏观角度讨论商品价值的时候,价值的概念应该统一转换成价格的概念。所以这个公式的真实面目应该是:

产品价格 =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利润价格

第二重错误是:由于“可变资本”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所表现的只是工资的价格。所以这个公式的真实面目又应该是:

产品价格=不变资本+工资价格+利润价格

第三重错误是:由于作为固定资产的“不变资本”实际上并不进入产品价格,而进入产品价格的只是原材料的价格。所以这个公式的真实面目最终应该是:

产品价格 = 原材料价格+工资价格+利润价格

    (关于固定资产并不进入产品价格的问题,参见拙作   【原创】自然资源产品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 08:35:57
呵呵,你自己把你的高见贴出来的.我倒省事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 08:53:38
不知道,不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 09:30:30
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人们会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研究了从价值到价格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转型问题。但可惜的是,《资本论》第三卷并不是定稿本;或者说,在马克思生前并没有写完这一卷。换句话讲,马克思并没有研究完而给出一个让人们普遍都能接受的结论。
    于是,国际和国内的很多学者都热衷于研究这一问题,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此类著作也很多,有兴趣的网友可看看白暴力的《价值转型问题研究》(2006-6)。但有意思的是,同样是研究者,有很多人并不认可其中的结论而有自己的见解。比如,《价值转型问题研究》吕昌会(2005-9)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 11:14:58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1-1 08:28

商品价值=c+v+m公式的三重错误



马克思《资本论》中那个著名的公式:商品价值=c+v+m

即商品价值 =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其中至少存在三重的错误!
第一重错误是:在从宏观角度讨论商品价值的时候,价值的概念应该统一转换成价格的概念。所以这个公式的真实面目应该是:

产品价格 =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利润价格


第二重错误是:由于“可变资本”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所表现的只是工资的价格。所以这个公式的真实面目又应该是:

产品价格=不变资本+工资价格+利润价格


第三重错误是:由于作为固定资产的“不变资本”实际上并不进入产品价格,而进入产品价格的只是原材料的价格。所以这个公式的真实面目最终应该是:

产品价格 = 原材料价格+工资价格+利润价格


    (关于固定资产并不进入产品价格的问题,参见拙作   【原创】自然资源产品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先生指出的第一重错误是不存在的。马克思的意思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多数行业的产品价格不等于产品价值(资本有机构成居社会中等水平的行业除外),多数行业的产品价格(即生产价格)= 不变资本 + 可变资本 + 平均利润。只有资本有机构成居社会中等水平的行业,其产品价格才等于价值。对于这种特殊行业来说,产品包含的剩余价值等于平均利润,或者说,产品的生产价格 = 产品的价值。你不能说这是马克思的错误。如果有错误,那要看以后的推理是否正确。此前,不能这么说。
       先生指出的第二重错误也是不存在的。可变资本与工资价格是一个意思。你可以不承认可变资本的概念,但不能说马克思的公式有错误。
       先生指出的第三重错误更没有道理。作为固定资产的“不变资本”怎么能不进入产品价格呢?固定资产折旧 + 原材料价格 + 工资价格 + 平均利润 = 生产价格(即你所说的产品价格)。显然,你把固定资产折旧遗漏了。固定资产折旧 + 原材料价格 =不变资本。马克思在这一点没有错误,倒是你有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 11:28:14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1-1 09:30
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人们会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研究了从价值到价格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转型问题。但可惜的是,《资本论》第三卷并不是定稿本;或者说,在马克思生前并没有写完这一卷。换句话讲,马克思并没有研究完而给出一个让人们普遍都能接受的结论。
    于是,国际和国内的很多学者都热衷于研究这一问题,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此类著作也很多,有兴趣的网友可看看白暴力的《价值转型问题研究》(2006-6)。但有意思的是,同样是研究者,有很多人并不认可其中的结论而有自己的见解。比如,《价值转型问题研究》吕昌会(2005-9) 。
你这个有一定道理,我不知具体指什么,但楼主的观点我不能认同,
马克思是资本家投入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价值与之的关系的.在马克思那里价值并不能简单地等于价格.
如果要说有问题,不是马克思的这个公式的问题,而是他的价值概念问题.如果认同这个概念,必然就要认同这个公式.如果否定这个概念,也不能否定三者的存在及其关系.因为一,确定是否存在可变资本,是从其职能划分的,而不是从来源划分的,二,任何一种正常的生产经营,其流动资金中,必须有工资这一块.显而易见,没有人可以保证产品的生产从而销售可以恰好保证工资的正常发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