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重锚本位货币制度
在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某个星系中,有一颗淡蓝色的星球。这颗星球上有很多和我们差不多的人类,也有很多国家。其中有一个国王的名字叫古,人们都尊敬地称呼他为国王。
国王有一个谋士,名字叫做山。国王常常喜欢和他一起喝茶聊天。有一次他们在一起喝茶的时候,古和他的谋士聊起了一些经济上的问题。
国王:先生!本王有一个问题,多年来始终想不明白,不知先生能否为本王解惑?
1、国王:我们的自由市场每隔几年或者十年,总是会出现一个低谷。企业生产的产品难以销售出去,企业难以生存就只好裁减工人和降低工资。但工人的工资收入总量减少后,整个市场的购买力总量又会进一步下降,企业的产品又会更难以销售出去。这种恶性循环不断导致市场环境恶化,最终大量工人没有工作,企业虽有设备却不生产,整个国家的产出能力急剧下降。有很多经济学家把这种市场现象称之为周期性经济危机。先生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这种现象?又可以用什么方法一劳永逸的解决或者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呢?
谋士:我敬爱的国王,你所说的问题我知道是由什么原因导致,也知道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谋士: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我们当前所使用的信用货币。这种信用货币是以国家权力为基础,强制使其成为了财物,但这就使得这种财物的生产失去了一般财物生产所必须具有的利润信息。我亲爱的国王!除了信用货币以为,你所能看到的和能够接触到的任何人类生产出来的财物,都必然具有利润信息或者说给生产者带来了好处。因为任何生产者都具有趋利的特性,没有利润的物品他就不愿意生产,所以这个信息决定了这一物品是否会被生产以及会生产多少。
信用货币是由政府发行,但由于这一财物没有利润信息,那么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到底应该生产多少,才是最适宜的。正是因为信用货币失去了利润信息而产生这种不可确定性,所以市场往往就处于这样两种状态——货币过多或货币不足。但真正让人恼火的是货币过多的时候我们无法知道它过多,而不足的时候我们同样无法知道它不足。
我们现在所处的商品经济时代与数千年前的农耕经济时代是完全不同的,那个时候人们的产出大多是自产自用,而现在人们生产出来的物品大多都不是自己使用。所以生产什么物品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事这一生产的利润,利润是决定他们选择生产哪一种物品以及生产多少的根本原因。货币在现代的任何一个经济体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因为人们衡量利润往往都是以它为基础来衡量,所以当货币出现问题,整个经济体的生产都会受到牵连。
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供给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来解释周期性经济危机,但这个理论是不可能正确的。买者和卖者的角色在交易中可以任意互换,彼此都是对方的买者,也彼此都是对方的卖者。提供给你产品的卖者也可以换个角度看做是一个——想要用他的产品来购买你手中货币的买者。从这个视角来看的话,我们是不是又可以把他无法买到你手中的货币看作是“供给不足而有效需求过强”呢?要知道任何人向对方提供财物(无论是货币还是一般财物),都是因为他想要对方手中的财物,所以每一个人的需求和他的供给永远都是相等的,绝不会有丝毫偏差。
货币对任何国民来说,也同样仅仅只是所有经济财物中的其中一种,在这一点上与其他一般财物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财物用途各不相同而已,人们常常都会根据自己的用途需要选择持有哪种财物。正是因为人们的选择是基于自己的需要,那么这种需要与实际生产之间,两者可能并不一定会时刻重合。对于市场中的一般财物来说,如果出现这种不重合的情况,那么利润信息会引导生产者多生产人们要的多的物品,而少生产人们要的少的物品,于是两者之间很快就会重合;而对于货币来说,如果出现这种不重合的情况,结果就会完全不同——因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政府不可能允许国民生产货币,那么市场自然也就无法让实际生产与需求之间重合。
当较多国民选择持有较多货币的时候,那么企业需要用比以前更多数量的产出才能换到等量的货币,企业的利润就会降低,企业会裁减工人或者倒闭,失业率就会开始增加,市场开始萧条,每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更多地人们又会进一步偏向选择持有货币。如此反复循环促进,最终进入市场的低谷,直到持有较多货币的人们开始选择持有较多一般财物的时候,市场才会向另一个方向翻转。而这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政府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和手段确切地知道——在什么时候市场需要多少货币才是最适宜。
综上所述,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所引起的任何经济危机,其实都是因为货币这种财物的产出数量相对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数量上的不重合,而不是因为所谓的“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所以自由市场机制下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就是——信用货币制度,或者说自由市场机制与信用货币制度两者不相容,如果非要把两者放在一起,那么自由市场将无法完全发挥它的能力。要从根本上解决周期性经济危机,我们需要更换一种能够完全适应自由市场需要的货币制度,让货币这种财物的生产同样具有利润信息,那么它在国民趋利的特征下,必定将时刻都保持在与国民的需要相重合的最优状态。

2、国王:前段时间我听说有些国家在研发数字货币,更有一个外国人还设计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据说还有望成为国际货币,现在已经在很多国家流通。这些数字货币似乎实现起来还更加简单啊!
谋士!我亲爱的国王!如果仅仅是让货币实现交易媒介、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贮藏手段、国际间流通五种功能,那么人类曾经使用过的大多数货币都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在这些功能方面,过去的金、银本位和当前我们正在使用的信用货币都完全没有问题,你提到的数字货币也同样能够实现这些功能。我亲爱的国王!你仔细想想这些货币制度中的哪一种不能实现这五种功能呢?都能实现对吧!
但是,我们当前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自由市场周期性经济危机——当更多的国民选择持有更多货币的时候,要让国民生产、就业、投资不受到影响。因为只有国民的产出更多,你能收到的税收才会更多,所以这个问题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只有你才能解决,因为国民无法选择决定使用哪种货币制度,他们只能根据生产利润决定选择生产什么。
要想解决周期性经济危机这个问题,信用货币和数字货币等等货币都无能为力。因为当更多的国民选择持有更多货币的时候,就意味着需要用比以前更多的一般财物才能够换到等量的货币,那么很多生产者的利润会下降或者消失,没有利润国民自然不愿意生产。而国民又恰恰只能生产一般财物,那么国民生产、就业、投资怎能不下降呢?
所以如果我们要想为解决周期性经济危机而构建一套货币体系,那么必须依靠国民生产出的一般财物进行构建。在这样的货币制度下,无论国民在货币与一般财物的选择上发生怎么样的变化,他所得到的都是一般财物,都是其它生产者所生产之物。那么国民的生产、就业、投资自然不会受到影响,无非是侧重的生产阶段发生变化而已。
综上所述,选择哪一种货币制度,关键在于你需要它为你实现那些目的。如果仅仅是让货币实现交易媒介、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贮藏手段、国际间流通等功能,那么选择使用金本位、银本位、信用货币、数字货币等货币制度,都没有什么区别,都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些功能。但要想解决周期性经济危机这一问题,那么只有使用依靠国民生产出的一般财物进行构建的货币制度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3、国王:只要能够大大提升人们的产出速度,政府的税收也必然增加,那么对不合时宜的货币制度进行改革肯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我们应该建立怎么样的一种货币制度呢?
谋士:“我们可以将货币锚定一般财物,建立商品货币制度,这样货币就具有了利润信息。但这绝不是简单的锚定某种财物就能够行得通。过去我们的祖先们曾将货币锚定黄金而建立了金本位货币制度,但这种金本位制度最终却崩溃了。其崩溃的根源就是因为锚定市场中的任何一种财物,形成的货币数量所代表的购买力都太少,根本无法满足经济体系的需要。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种让货币锚定几百种、几千种,甚至上万种一般财物的货币制度,这样才能够真正满足现代经济体系的需要,我将这种可以同时锚定成千上万种一般财物的商品货币制度称之为千重锚本位货币制度。
在千重锚本位货币制度下的货币是由纸币和锚两部分组成。纸币部分仍然得由政府统一印刷生产,这样才能在国民之间形成统一的货币契约规则。而货币锚是由国民所生产,由于每一种锚都来自于市场,那么各个锚之间的相对价格必定会时刻发生变动,所以千重锚本位货币制度必须要具有能够容纳和不干扰各种锚之间相对价格变动的能力。
每一种被锚定的财物都被称之为该货币的锚,如果锚定了一百种财物,那么这种货币就由一百种锚构成,我们将一单位货币所对应的全部锚的总和称之为一篮子锚。一篮子锚中规定的任何一种锚的基本组成数量被称之为该锚的单位量。
在千重锚本位货币制度下选择的锚本身就属于一般财物,但在论述上我们又需要将其与其他一般财物相区别。所以在后面的论述中,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将视为锚的财物都从一般财物中划分出来,就称之为货币的锚,而不再将其称之为一般财物。另外,为了后面的讲述更方便,我们将这种千重锚本位制度下的货币单位称之为新币。
利润信号会直接影响每一个生产者的生产选择。当市场对某一种财物的需求减少时,利润的下降就会促使生产者减少产出。反之,当市场对某一种财物的需求增加时,利润的上升就会诱使生产者增加产出。在千重锚本位货币制度中,政府不再依靠权力控制货币的发行与收回,完全由市场中各种货币锚的生产和消耗来决定市场中货币的数量——当货币锚的生产企业产出增加,那么货币数量就会增加;而如果消耗货币锚的企业产出增加,那么货币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千重锚本位制度下的货币表面上看仍然是政府印刷生产,但货币数量实质上是完全由国民的生产和需求所决定。所以在利润信号的引导下,必定会使货币的产出数量始终与国民的需求数量保持重合。
实际上,在千重锚本位货币制度体系下,由于货币的本质是篮子里面的锚,所以任何国民在货币与一般财物之间无论选择什么,他所得到之物都是市场中其他生产者所生产之物。那么国民的需求发生任何变动,市场生产都会在利润信号的指引下跟随其发生相应的变动,产出必定很快就会与人们的需求相重合。
现在如果回过头来看这种货币,那么我们会发现:其实已经等同于没有什么货币了,交易中的纸币只不过是仓库中物品的代表物而已,一切通过货币的交易都重新回归到物品与物品的交换,只不过有了纸币这个代表物的加入会使交易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方便双方的交易。

4、国王:我们需要选择哪些一般财物作为这种货币的锚呢?
谋士:在锚的选择上,可以依据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则来选择:
1、它必须是其它物品生产的原材料,而不能是最终产品;
2、易于在长期中保存而不变质,且保存成本低;
3、易于区别等级和实现标准化分类;
4、在未来较长时期的生产中都必定需要使用的材料;
5、在未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它的产量会越来越高,而不会因为资源的匮乏而越来越少;
6、非垄断生产性产品。
在我们目前的大多数工业基础材料中,有很多材料都能够满足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比如:铜类、铁类、铅类、铝类、硫酸、盐酸、石油类、氮肥、磷肥、水泥类等等类别的物质。而仅仅铜类就又可以分为紫铜、黄铜、铸铜,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铜板、铜条、铜管、铜棒等等。
我们可以依据本国的产量和国际上各种材料的产量,规定一篮子锚的组成结构及每一种锚的锚单位量。即:锚1单位量存单+锚2单位量存单+锚3单位量存单+……+锚n单位量存单=1新币。凡是拥有一单位新币对应的一篮子锚的入仓存单的国民,就可以直接向中央货币机构兑换一单位新币。反过来,持有新币的国民也可以向中央货币机构兑换出一篮子锚的入仓存单,ZF印刷的纸币就是以这种方式进入和离开市场。
我们所能够接触到大多数工业物品的生产,都存在如下图18-1所示这样一个生产梯形图:
在千重本位货币制度下所选择的锚,基本都是上图中第3阶段生产的产出物。当人们选择持有更多货币的时候,就意味着生产锚的生产者利润相对于一般财物的生产者利润增加,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前3阶段的生产,前3阶段生产的产出将增加;当人们选择持有更多消费品或者生产资料的时候,就意味着生产锚的生产者利润相对于一般财物的生产者利润下降,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进入第4阶段后面的生产,第4阶段以后的产出就会增加。在千重锚本位货币制度下的锚生产者和一般财物生产者,两者之间任何一方的利润受另一方产出数量影响的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天平效应。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加直观的天平图来反映这种利润引导人们生产的关系,如下图18-2所示:
上图18-2中A托盘中的生产者人数代表的是货币的产出数量,B托盘中的生产者人数代表的是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产出数量。两个托盘中间的指针代表了各个盘上生产者的利润,指针偏向哪一方,那一方的利润就低。
当两个盘中的人们都选择多持有一些货币的时候,那么A托盘中的生产者的利润就会相对于B托盘增加,所以B托盘中的人必然会有人向A托盘流动,使A托盘上的货币产出数量增加,于是两个盘之间的相对利润就会趋于一致。反之,当两个盘中的人们都选择多持有一些消费品或者生产资料的时候,利润信息也会驱使A托盘的人向B托盘流动,最终使两个盘的相对利润趋于一致。
无论什么时候,也无论国民偏重于前3阶段的生产,还是偏重于第4阶段以后的生产,但他们都在不停歇的进行着生产活动,无非是生产侧重的阶段不同而已。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对于整个生产体系来说,货币体系实质上成为了生产体系的中继站。当市场需要的最终产品减少而需要的货币增加时,货币体系就吸纳国民的前3阶段的产出,并将其转变为货币交给国民(本质上国民得到的还是前3阶段的产出物);当市场需要的最终产品增加时,货币体系又将货币转变为生产原材料释放到市场,使其被加工成为第4阶段以后的产品,这样就增加了最终产品又减少了货币,恰恰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在千重锚本位货币制度体系下国民无论选择持有更多的货币还是一般财物,市场的生产总是会吻合市场的需要,唯一的不同就是生产偏重的阶段不同而已。

5、国王:如果要吸纳前3阶段的锚,并转变为货币,那么我们是不是还需要修建仓库呢?
谋士:是的!我亲爱的国王!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国有仓储服务体系。
国有仓储服务体系的作用是为国民的所生产的货币锚提供仓储服务。当国民向仓库中存入一定数量的任何一种货币锚,仓库就为国民开出相应数量的锚的入仓存单。需要注意的是:仓库是提供仓储服务,而不是买入,所以仓库中存储的锚仍然是属于持有入仓存单的国民所有。所开具的入仓存单不记名,任何持有这一入仓存单的人都可以向仓库提取相应数量的锚,所以这种锚的入仓存单就具有了流动性。
任何一个国民如果拥有一整篮子锚的入仓存单,那么他就可以直接向ZF兑换到一新币的纸币,这样纸币就从ZF的手中流到了市场中;反之,任何一个国民如果拥有一新币的纸币,也可以直接向ZF兑换到一整篮子锚的入仓存单,这样纸币就可以离开市场重新回到ZF手中。






11、国王:如果大多数国民都想要一直持有货币,那么前3阶段的产出就会不断的增加,而仓库中的锚的数量岂不是会无限增加?
谋士:这种情况绝不会出现,就算是出现了,这绝对也是好事,而不会是坏事。
在目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更不用说在商品本位货币制度下。之所以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国民的趋利特征,将货币一直持有在手中,就会损失时间价值。
对于任何一个国民来说,当他变得更有钱的时候,他仍然会希望自己更加有钱,这种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一个人要想使自己变得更加富有,在社会允许的规则下,只有三种方式:1、以现有的生产速度不断的产出,只要产出大于消耗,那么他的财富就会增加;2、花费目前的储蓄提升产出速度,使单位时间内的产出能力增加,那么他的财富增加的速度会更快。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投资。3、将自己的储蓄借贷给他人去投资或者消费,自己获得利息,从而使自己的产出速度增加。
从本文的图2中可以看出,在千重锚本位货币制度下,生产货币的企业的利润和生产一般物品的利润总是差不多平衡的,所以生产总是有利润的。既然投资的利润能够得到保障,那么对于国民来说,将货币储蓄起来就不再是明智的选择,而应该将其用于投资,以增加产出速度,这样才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使自己更加富有。
所以大多数国民不可能将货币储存起来,而是会选择投资以增加自己的产出速度。即便有少部分的国民将货币存储起来,也会因为银行的信贷业务间接转变为投资或者消费。
话又说回来。就算是天量的锚物品积压在仓库,这也绝对是好事,而不会是坏事。锚物品是国民产出的物品,产出越多当然越是好事。我们之所以需要建立千重锚本位货币制度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调动国民生产的积极性,满足他们追求财富的欲望。至于他们富有了之后是否愿意消耗,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重要。因为对你来说,国民无法生产出财物来供政府消耗这才是最令你头疼的事,而绝不用去担心国民生产的太多该如何消耗的问题。
综上所述,根本没必要去担心国民是否会将货币一直持有在手中,而导致仓库中的锚物品不断增加。只要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国民生产的积极性,那么无论他们产出的是前3阶段的物品,还是第4阶段以后的物品,都没有关系,因为都是越多越好。













三、市场具备一种自平衡的能力。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千重本位货币制度下国民的实际生产总是会自动趋于向国民的需求相平衡,这就是一种自平衡能力。在这种自平衡能力下,市场中永远不会发生较大程度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即便是任何突然的因素导致其发生了,也会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回归平衡。




现在如果回过头来看这种货币,那么我们会发现:其实已经等同于没有什么货币了,交易中的纸币只不过是仓库中物品的代表物而已,一切通过货币的交易都重新回归到物品与物品的交换,只不过有了纸币这个代表物的加入会使交易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方便双方的交易。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