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916 15
2017-11-08
资本与劳动的分配应平等,而非谁优就得寸进尺。因为“资本”也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劳动力使用过程中体力脑力耗费(价值)在与原来不确定不可控的客观存在或“物"结合过程中以人(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凝固”或体现,所以,以整个人类社会为主体角度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以“人”为主体的活劳动的劳动力耗费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这个正是强调人类主观劳动对客观存在之物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类”主体看作为“活主”,而把“生产资料”的“物”甚至不可控制的自然生态运动和宏观天体运动也看作为“死物”,西方资本主义的“效用价值论”以人对产品或商品这些“物”的使用价值的以金钱货币为衡量的评估即效用价值判断,表面上是从生产资料即“物”的效用的价值判断,但其实本质上并未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冲突,“资本”本身并无善恶之分,有善恶的是拥有它的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以它给社会带来不和谐不公平或倒退或无序时,“资本”就被视为“邪恶”,就像“一把刀”并无所谓善恶,用来切菜做饭则为“善”,如用来为害社会则为“恶”。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则以为:“无善无恶物之性,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正知,为善去恶是正物”。所以,不管是作为生产资料的“资本物”还是作为“货币”的“资本值”,都是无善恶之分,只有作为像马克思所说的带着过度偏私而不遵守社会价值规律(道德)用血腥与剥削来获利之心的“资本家”这种人格化的“物”时,它才体出其“恶”的属性。
客观的说“货币”本身就是社会公认之物,它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差异进行调节或沟通的翻译码或信使,从而连结社会中每个存在差异的人并求同的桥梁,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货币”的本质及生产时并没有超出马克思描述的范围,我们可以认为“货币”就是“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以商品效用来衡量劳动的价值和以劳动来衡量产品或商品效用(使用价值)的价值又有什么不同?

这里有个资本的利息问题,人们一直疑惑为什么资本要收利息它又不是“活劳动”,这是人们没有理解到作为原有人类劳动转化的可控的生产资料(资本),越是占有自然生产资源材质越小而越高科技的工具它随着同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种工具的价值就被“折旧”(比如,手机、电器等。折算为现在的劳动)就越大,而越是占有自然生产资源材质越多而生产它的科技含量越少的生产资料随着同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种生产资料的价值就被“折旧”(比如,土地、矿产、优质空气等。折算为现在的劳动)就越小,甚至可能因为人类越来越需求它(自然资料)导致了它本身相对供给的缺乏,而比作为实物的金银等货币相对比作为虚物的纸质或电子货币要稳定的多。这是因为zF的货币增发导改供给增加带来的贬值而有些金银供给量相对少于需求量的实物货币则相对稳定甚至增值,(看到这有人会说比特币等非实物的虚币因为它不由某国家的权力决定而是定量无法增发,尽管获得它的“挖币”甚至看起来有些是以浪费社会资源即“电力”为耗费,但实质是对国家zF增发虚币贬值的虚有的心理抗衡需求所致,但这种所谓“货币”实质上并无实物使用价值载体为依据,只有全球各国的货币统一并以比特币这种非一某一国权力决定增发数量时,这种全人类承认并统一化的“人类货币”才可能把之前的那些类似“比特币”的币类给人类带来的“干扰”清除)所以,对科技含量高材质含量少与zF发行的虚物货币的持有的贬值风险高,因此,回报相应也要高。

资本家要占多头和持续获利单靠“资本”是不行的,他们主要还是要靠他们自己以作为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企业家的身份来付出劳动力的使用从而使自身与资本结合起来形成比社会平均必要生产率更具有活力的劳动生产力系统,这才是实现更大价值和带来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这个实现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只有他靠自己一个人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把企业中的其他人类雇佣工人看成固定不变的仼其支配的“死的劳动"之物,因为按作为一个企业核心灵魂的企业家眼中只有资源(资本)的优化,不管是劳动者这种人力与生产资料之种物力都通通是由“我”所支配,这样总个企业就只存下了自己这个人的“劳动”了,所以,在拥有所有企业资本的“企业家”看来,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兼企业家的自我所创造,与我出一部分预付资本作为工资的雇佣工人有什么关系?他们又不与自己承担企业亏损风险,这样,劳动价值论就走入了一个怪圈。
要避免这个怪圈就首先要人人平等,不要阶级立场,只有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的社会之“道”,才是解除这个怪圈的出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11-15 16:36:42
资本是中性的,阶级是人为划分的。在马克思哪里,资本家与劳动者是依据劳动中生产资料所有权划分的。资本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人也往往是具体劳动者的一员。分析剩余价值分配,必须将资本家的投资者与劳动者两种身份区分开来。资本作为私人财富有着法律保护私人财产的权利,但资本作为投资,其生产资料资本有着社会性,肩负社会责任。资本主义将资本权利看做是统一的是不对的,是为了掩护资本家过多占有剩余价值。生产资料无论发生怎样的形势变化都难以改变生产资料在人类劳动中的本质角色,任何生产资料都具有社会属性。生产资料的社会属性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之间的冲突其实就是人类阶级分化的根源,也是私有制与公有制矛盾的根源。在经济发展中,稳定发展首先需要保证个人财富的公平财产权保护,具体到经济实体就是保护资本的绝对稳定与保值。其次才是资本中生产资料资本的社会性,在分配中给予劳动者公平使用生产资料、公平受益的权利。只有研究透生产资料的社会性与所有权之间冲突,我们才能建立符合马克思预期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公有制实行目的的灵活公有制形式。
我的解决方案是,剩余价值是生产资料使用权与劳动力使用权带来价值增殖,投资者购买劳动力价值理应得到劳动力价值使用带来的剩余价值,劳动者使用投资者自愿赋予的生产资料使用权凭借生产资料的社会属性获得生产资料使用权带来的剩余价值。资本可以是货币、可以是财富,但是资本本身不能增殖,只有资本转化为具体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并在两者之间发生使用权交换进行生产劳动才有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增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15 23:45:36
曹新 发表于 2017-11-15 16:36
资本是中性的,阶级是人为划分的。在马克思哪里,资本家与劳动者是依据劳动中生产资料所有权划分的。资本家 ...
大概看了曹先生的几个回贴,看得出来有很专业马经功底,回帖文字上感觉大致上与我的见解有许多共同点。曹先生是中共中央党校的曹老师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15 23:56:24
曹新 发表于 2017-11-15 16:36
资本是中性的,阶级是人为划分的。在马克思哪里,资本家与劳动者是依据劳动中生产资料所有权划分的。资本家 ...
文字的论述较难辩别逻辑的合理性。
下面是我之前写的一个贴,请赐教下该贴有何问题:


按现代的逻辑,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区别就是:前者是从事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的劳动生产能力,即发挥企业中人力劳动与生产资料结合产生的综合使用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商业综合总价值,即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资料物力系统价值c和企业人力系统运作生产价值V(V=v1+v2+v3……vn)的企业综合总价值(S)为目的的职位,后者是资源(企业生产资料价值即资本或“预付资本C”份额比例多少的拥有者。企业家是描述一个人在企业中对企业具有一定劳动管理领导能力的与否以及能力多少的概念,资本家则是描述一个人在企业拥有股权与否以及股权份额多少的概念。企业家与资本家可一分为二,也可合二为一。现代的区分倾向是,一个在企业中不占股份而因为其有对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能力被企业中的资本拥有者聘请做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这种经理人对企业的运作有一定的影响力是企业的灵魂人物。用马克思经济学就是从事管理与决策能影响企业走向的高级点的劳动雇佣者。他在从事企业管理与决策时所付出的只有他的劳动力(v1)。有的企业生产资料(资本)所有者或拥有者(股东)为了这种有能力能让企业的生产资料价值(c)在这种劳动者(人才)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出可能创造更符合社会需求具有更高使用价值的商品价值(W)和节约企业预付资本C或生产资料成本价值(c)以及从而实现更高的大于C(C=c+V)利润(剩余价值m)的劳动者(人才)在企业更加安心劳动工作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贡献[这种积极性和贡献的大小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使用价值或功用价值(L)]会以这种能力或技术为主的劳动使用的价值(L)作为总商品价值W(W=)或综合总价值(S)实现之后或参与过程中投入划分股份为奖励和分成的依据,使之与企业发展的整体价值利益捆邦在一起共同进退,这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合作交换契约,它可增加劳动者对企业产生业主翁思想,产生是企业中一份子的“代入感”,使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这个对于一些掌握有人际关系以及市场信息资源和先进的管理决策理念的人才的吸收尤为常见,当然也会出现在许多直接作用在生产环节上有为生产部门生产力的作贡献的科学家或高科技人才(v2)的吸收以进行股权或股票份额的分配。也就是越是稀缺的劳动力(人才、人力、劳动者),企业生产资料所有者或资本拥有者原意付出更高代价或报酬(高工资)的意愿就越大,而相反,越是普通的无“企业代入感”或归属性的可以在人力市场一抓一大把的劳动力(v3……vn)就越不被看重。


而资本家则是指一个人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对生产资料(包括客观性可控的物力资源与主观性人力资源)价值(C)的拥有即股份比例多少的状态。他们不一定为企业劳动工作出谋划策,但他们要为自已对该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投资资本所发生的盈亏自负承担。在上市的股份公司中拥有股份(资本)的股东们在对该企业的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估价进行判断之后有权可以选择增加占有股份比例或选择减少占有股份比例,但股份比例的增加与减少一般都要通过股市公平公开的竞价买卖,而不能暗箱操作。当然,也有特殊情况的股权转让、赠送、继承等。
当然,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由于企业的规模还处于比较小的程度,往往企业的生产资料(资本)的拥有者与企业管理经营的决策核心人物是身份重叠的,可没有什么资业家与资本家之分,往往一体二身份或根本就没有企业家这个说法,只有现代企业生产力系统或生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或由于资本运作的理念更系统之后,也有一种说法是:“西方经济管理学提出‘企业家'这个概念是为了拉拢某些具有管理经营决策能力的劳动者中的精英,使其让他们安心创造大于预付资本的商品价值即生产剩余价值或表现为价格的利润,按马克思经济学的商品预付资本结构:
①生产资料价值(c)+劳动力价格即资本家实付的工资(v)=预付资本(C);
②由于商品价值产生结果为商品价值或价格(W)-预付资本(C)>0(即产生剩余价值或利润大于0);
③生产资料价值(c)为不变的死资本。
④劳动者的劳动力(v)为可变的活劳动。
⑤商品价值(W)-预付资本(c+v)=m。
⑥以及c(生产资料价值)+L(劳动价值或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w,或w-c=L。
⑦所以,L=v+m。
而马克思把产生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大于0的m,归功于劳动者的劳动或劳动的使用,从而产生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L)。根据马克思“谁劳动,造造的价值归谁所有的逻辑”,那么,大于0的m自然归于付出作为活劳动的劳动力(v)的劳动者。
不过,等等,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即“资本是产生m(剩余价值)的预付成本”。那么,不就是说m是预付成本产生的嘛?怎么现在又这样说?真是搞的我们好乱!一方面说“劳动是价值增殖的根源”、“谁创造价值,价值归谁所有”,现在又说“资本是产生m(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不是矛盾嘛!那么,究竟剩余价值是谁产生或创造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家就是资本的人格化,“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是死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必须吸收活的劳动,方才活得起来,并且吸收得愈多,它的活力就愈是大”。

也就是说在马克思那里一开始就定义了“资本”的邪恶,它是压迫剥削了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创造的剩余价值(m),在雇佣劳动工人的过程中支付的工资(v)实际上并不是劳动力使用过种中创造的价值即劳动价值(L),而其实上它(v)只是劳动者们的劳动力价格,所以,v不等于L,且v<L,也就是说拥有资本家的资本支付给劳动雇佣工人的工资或劳动力价格表面上与工人们得原来的收入是并没有变化,甚至可能因为社会平均生产力的水平提高而让生活有所改善,尽管劳动生产创造的商品价值以及其剩余价值由于企业平均劳动生产力或劳动者本身的个别劳动生产力所表现出来的劳动价值(L)要比劳动力的原价格(v)高,但实际上资本家还是以等于劳动力的原价格(v)来支付工资,这让雇佣工人产生了错觉,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资本家在通过市场实现商品价值(w)与支付给劳动者工资(v)的同时,再扣除作为生产资料耗损的不变资本部分(c)之后,也就实现了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公式正是:w-(c+v)=m,这个过程就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上也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出卖给与资本家,而资本家用货币工资形式购买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这是双方以公平公正的等价交换的,不然,你们可以不要来我这上班或打工,你们不来也有一人把人想来呢?咱们是公平公正的等价交换,没有强买强卖的现象,但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生产的实际L>v或L-v>0,故表现平等的交换存在着不等价,差额部分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表面公平公正的劳动力交换偷换概念而隐藏了起来,使工资看起来就是劳动价值。这正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秘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16 09:31:49
林汉扬 发表于 2017-11-15 23:45
大概看了曹先生的几个回贴,看得出来有很专业马经功底,回帖文字上感觉大致上与我的见解有许多共同点。曹 ...
哈哈。千万别叫我曹老师,你敢叫,我也不敢接。曹国奇曾经把我当作党校的能源专家曹新老师,还专门写了一篇《答党校曹新教授》,让我怼的不轻。很遗憾,我是一个农民工,这让很多人出乎意料。我也觉得很神奇。说我有专业马经功底,很是高抬我。马经其实我真的读的不多,我只是一直反复思考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是公有制的劳动者却为什么下岗后那么贫困。直到有一天我明白国企职工并没有拿到剩余价值。无论剩余价值怎么分配,给予劳动者剩余价值分配权的才是马克思主义下的社会主义。之后是剩余价值怎样分配才是最合理的思考。读书的人不一定会有创新的思考,我读书不多,但是就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如何分配思考十余年。你也读过我的帖子,也应会发现其实我连论文都不会写,说的东西也不为世人接受、尤其是当前主导马经学术的专家。你觉得好也算给我安慰了,起码我的思考不是一无是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16 10:08:21
      最近读到一篇吹捧当前治国理政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文章,说”驯服资本“,说的很骄傲,其实很狗屁。但是驯服资本,这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有人说资本是有意志的,资本主义资本统治了世界。资本真能统治世界?错误,是资本家利用资本统治世界,是资本家给予资本制定游戏的规则然后借助资本的力量统治世界。归根倒是,是人制定的规则,是人给予资本统治的力量。如果我们改变规则,让人回归到主位,让资本服务与劳动者呢?
      资本家与企业家,是两种身份的称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两种人。为什么有职业经理人?因为资本家好当,企业家却不好当,资本家可以雇佣普通劳动者,自然也可以省心省力的雇佣高级劳动者,然后去享受生活。职业经理人说明劳动力价值并不比资本的价值低。资本重要还是劳动力重要?两者是否重要不是取决于市场而是取决于市场规则。职业经理人、创业经济的创业团队,都验证了劳动力在生产劳动中的重要性,资本很牛,但是资本只能左右那些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强大主动劳动能力的普通劳动者。当高级劳动者在市场中受到的待遇同等赋予普通劳动者的时候,围绕社会生产的秩序就是以人为核心的经济规则,而非以资本为核心的经济规则。资本与人的不平等是少数人掌握国家权利,制定国家规则的结果,民主选举不一定是人民掌握话语权、掌握先进的思想认知、掌握游戏的制定规则。
      关于分配制度http://bbs.rdjjlt.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121&extra=,这篇文章你可以看看。不同的分配方式,资本家与劳动者的收入曲线是不同的。我认为劳动者拿生产资料使用权带来的剩余价值是最合理的,符合市场运行规则,也符合劳动者凭借剩余价值的分配从无产阶级到身兼投资者与劳动者两种身份,任何投资者仅仅凭借投资只能是不断个人财富在社会总体财富比重下降。让所有人劳动,让每一个人从赤裸裸来到世间经历从无产到有产的转变。
      职业经理人一般有工资与期股两种收入,工资我们可以看作劳动者收入,期股可以看作是剩余价值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