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要拖这么久才来回复,个人认为这个帖目前比讨论均衡那个帖好,毕竟懂抽象代数乃至拓扑理论的估计这个论坛十万人里也没几个,非得讨论到一般均衡\不动点定理那里和弄到人身攻击是没必要的.
均衡,抛开marshall后来者的论述,marshall大人为什么要把这个物理和化学的概念引入分析中呢?在那时交易费用是没被学界意识到的东西,甚至coase写<the nature of the firm>时还没把"transaction cost"这个概念发明出来,许多商品价格不正常的低落时会有上涨趋势,价格明显上涨的过分时又会有下降的趋势,这在100多年前理论是很难解释的,marshall大人意识到交易费用的存在,但是又说不清楚(后来杨的框架引入超边际分析,也是先得益于交易费用的引入吧).于是不得不依然坚守"unvisible hang","rational"这两个基本假设,这种框架是把交易费用假设为0了.所以才不得以发明了均衡,短缺,过剩这些假说.从现在game theory大行其道和主流学派经济学者把交易费用,有限理性等概念引入主流框架的形势来看,传统的市场出清和理性人假设是已经被修正了的.所以我不赞成sungmoo的"正因为我们有“均衡”的视角,我们才有意识地去发现新约束(包括交易费用这类东西),从而获得新认识。 "的说法,是因为没有意识到交易费用,不对称信息和效用理论的缺陷,所以才会创造出均衡,短缺之类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般均衡分析是把为了满足那些纯理论研究狂的需要的,到现在为止,能研究一般均衡理论的一代人里面也就只有那么二三十个人,但一般均衡有没解释过哪怕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哪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要借助与它了?
marshall大人当年预言未来100年经济学会是边际研究的时代,对了,边际分析也是很重要的理论,但效用理论确实走火入魔了,阿尔奇安问了一句"what is utility?",效用单位是人空想出来的东西,我的game theory的老师,在芝加哥拿的政治学博士,他的说法是"设定效用是为了便于排序",但与其用精确度不高的序数效用论为什么不直接用人的出价来衡量效用呢?现在看来,效用论是走了歧途的,均衡理论也是走了歧途,限定房屋价格,屋主会把房屋分时段出租,会高价出售一双屋内的椅子,这是在以市价成交了,只是房屋限价,商家无利可图,房屋供给量不增,租值消散,对社会福利是有害的.
由于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和交易费用的存在原因,产品供给量会出现暴增,这是市场的价格会下降,但随后供给量会逐渐减少,传统的视角解释不了就弄出了过剩之类的分析.市价下降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机会成本!!!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街头卖烤番薯,早晨行人少,有人来和你买杀价,你一般会降价的(但不会降到成本以下),因为只要有利可图,赚少点是可以接受的,你若不降价,顾客可以去你隔壁的摊位买,你会损失,愿意降价的原因是因为你的机会成本过大.但如果是在晚上夜市火时,别人杀价你多半不肯降价,因为此时顾客如云,你把价格太高,还会有人来买.
杨的新兴古典搞劳动分工,把生产者和消费者设定为相对,是在把经济研究转到经济组织上面去了,这是他的贡献,但一般均衡理论,和效用理论一样,搞了100多年了,进展缓慢,至少在现在它的价值还没体现出来,我对传统的均衡,短缺,过剩的分析的视角是十分不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