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从基础学起
 2005.12.16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学术研究阶段和实践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可以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著作为代表,处于工人运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政治上表现为第一、第二国际阶段。
 第二阶段,可以马克思学生们的著作为代表,处于工人运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中期,政治上表现为第三国际和目前的改革。
 读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著作,有很强的学术性、系统性、通俗性,并非高不可攀。比读后人经院式的解释、诠释,要强得多。所以,毛泽东同志曾大力提倡学原著。
 马克思学生们的著作中也有学术性、系统性、通俗性的作品,如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但基础性的论述,还在老祖宗那里。学马列,首先要掌握基础。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可概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也包括一部分民主革命的理论),又可细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期及改革开放两部分。前一部分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为代表,对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后一部分以赫鲁晓夫、邓小平为代表,对应的是资本主义和平发展与两种社会制度的冷战、竞争时期。我们目前仍处于这一期间。
 总结我们的实践,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说白了,就是总结人类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我们今后的改革和发展,意义深远。涉及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我国是目前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强、最大的国家,责无旁贷。
 遗憾的是:老一代(严格讲是二、三代)受教条主义影响至深,且快退休;新一代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不感兴趣。社会处于既清楚、又迷茫,丧失理想和志向的边缘。
 其实,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还得由实践着的人们来承担。只有他们经历了正反两方面的教训,最有发言权。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素养低,是我们民族的缺欠,需要认真的补课。从《资本论》和马列选集学起,结合我们的实践和国际共运的历史,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完成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任务。才能变模糊为清醒,被动为主动。
 所以,我建议:从基础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