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个性与共性
2005.12.17
个性,是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区别。个性使世界生动。
共性,是事物相同的一面。共性使世界简单。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的一面,因此而相互联系和区分。
在哲学上,我们称其为对立统一律。
存在决定意识,是意识形态的共性。千差万别的观点和信仰,是意识形态的个性。个性存在于大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之中。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各种社会形态共性的一面。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和财产共有,现代社会的公民性质和各种形式的财产私有,是它们个性的一面。
性交,是高等动物繁殖的共同特点。婚姻,是性交相对稳定的关系。家庭,是婚姻关系的升级,融合了财产关系,生产关系,权力和义务。现代社会,是家庭的延伸和集合。它们的每一层面,都有具体的对象,个性和共性的一面。
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虽然主要生产资料实行了社会公有,却不是社会共有,个人财产的私有和传统的家庭关系并没有改变,所以本质上仍是私有制社会的组成部分,这是它与其它私有制社会形态共性的一面。它的主要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是以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形式出现的,在生产中与劳动者的关系是雇佣劳动的关系,又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同。所以,形式上的改变没有改变它的实质,也没有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仍然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它又与一般的资本主义形态不同,属于国家资本主义形态,超出了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人们的普遍的觉悟程度,缺乏激励人们发展社会生产的最直接的利益机制,所以必须改革。
通过个性与共性的分析,我们拿掉了社会主义头上的光环,也认清了改革的原因。当然,国家资本主义也有它相对有利的一面,如集中社会资源从事私人资本无力和不愿从事的事业。但比例要恰当,因为它终究存在官僚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
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简单,不过概括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共性的一面,却是我们认识复杂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锐利武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实事求是的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基础,才不至于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