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分析方便,假设一个人是根据对于利他和利己行为偏好分配自己的时间。一个人的欲望可能是无穷的,但是人的一生能够获得的偏好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如寿命、收入、个人习惯等)总是有限的。假定一生中用于利他行为的时间用To表示,用于利己行为的时间用Ts表示。单位时间用于利他行为获得的效用为Wo,用于利己行为获得的效用为Ws,一生获得的总效用为W,于是可以得到下图中的效用预算约束线:WoTo+WsTs=W。
如果个体时间用于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的无差异曲线为U=U(Wo, Ws)。一般个体的时间都会有一部分用于从事利他行为,一部分用于从事利己行为。于是下图中一般个体时间用于利他和利己的无差异效用曲线与效用预算约束线相切于点E,这时个体用于从事利己行为的时间安排为Ts0,用于从事利他行为的时间安排为To0,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中的个体,其时间分配就具有这样的特点,这是大多数人时间分配的规律。
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有些个体的无差异曲线如Us所示,它和效用预算约束线相切于Ts轴,对于这些个体来说,最优的时间分配方案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从事利己行为,从事利己行为的时间总量为W/Ws,毕其一生专门利己毫不利人。
还有一部分个体,其无差异曲线为Uo,与效用预算约束下相切于To轴。对于这些个体而言,其最优时间分配方案是把所有时间用来利他,从事利他行为的时间总量为W/Wo。这些个体毕生为他人做出贡献而不求任何回报。
因此整个社会个体的时间分配选择就出现了专业化的特征。虽然大部分人都同时存在利己和利他行为,但是也不乏许多个体会选择完全利己或者完全利他的行为。江姐和佛的利他行为从短期看,可能会不利于个体的生存,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巨大的外部正效应,从而也应该是执政者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的。但是对于葛朗台式的完全利己行为将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分配,并且可能会造成社会资源分配的浪费,因此执政者应该从舆论上给予谴责,从而保证整个社会进入健康运行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