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225 4
2005-12-21

西方经济学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主体地位,由此推来余斌对西方微观经济学的批判是件再也平常不过地事情了,那是别人的学术自由,不服的可以从学术的角度和水准给以反批判。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先入为主的漫骂,压根儿就见不到学术上的反批判,如此方式与其说是道德上的落后,不如说是对其所拥护的西方经济学的玷污——对自由的亵渎。

  真理从来就是相对的,西方经济学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也不例外,其局限性在所难免,它不可能囊括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点,是每个学经济学的人都必须正视的,决不能把西方经济学抬举到神的位置上,正如我们决不能对毛泽东搞两个凡是一样。余斌是数学出身,现代西方经济学以数学表达为主,他怎么可能象某些人说的不懂经济学呢?现今的西方,从来就是数学工夫深的人才是最懂经济学的。如是说来余斌对西方经济学的了解是有深度的,对西方经济学批评也应该是有理有据的,尽管不全然正确,但也不可完全地否定,至少对于我而言,加深了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3 06:29:00

不是连茅老师都不得不承认余斌评得有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3 12:02:00

余斌的文章我没看过,在此仅仅说说楼主的逻辑问题

1、学数学的出生,数学一定就好么?

2、数学等于经济学么?或者经济学等于数学么?

3、数学好,经济学就一定好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3 13:02:00

早想就这个问题说上两句,不曾想楼主先说了。

某一日听过俞斌的一个发言,出于好奇,让友人给我拿了一本“微观经济学批判”(余斌著,中国经济出版社)看看,初步浏览,至少并不是所有的批判都能站得住,有些甚至……。举效用论中的例子如下:

例1,在谈论0属于消费集合这一假设时,作者说:“平新乔认为,0∈X,即可以选择不消费。但是,如果不消费,人就不能生存。因此,经济学中的这个消费集合的概念实际上只能是一个时点的概念,从而在某个时点,由于消费者刚刚吃饱喝足,而以前买的衣服又足以保暖,故而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内选择不消费。但这样一来,消费者在某个时点上的选择,就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偏好,还要取决于上一个时点的实际消费情况,从而消费者的选择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但是这里,经济学是仅从静态的角度来考虑的,以便抹杀刚刚酒足饭饱的剥削者与仍然饥寒交迫的被剥削者在选择不消费上的区别。”

关于上面的文字,我有三点疑问:0∈X,只表明可能,而并不表示选择,没有0,通过坐标平移,也可以解决,这好像不是可以引起作者如此不满的理由;静态是动态分析的基础;最后一句显然太牵强了。

例2,在谈论局部非饱和(或者单调)时,作者指出:“这意味着不存在消费上的上限,任何一个贪得无厌的人都足以吃下整个地球在一万年内所产出的全部粮食,因为再多粮食对他来说都是不够的。同时,这也意味着消费品的供给能力是无限的……”

我想说两点:1.基于经济学最初的产生和存在的缘由,在多到用不了时,是不需要经济学的,把那些不需要经济学的地方排除在经济学的分析之外,大家觉得不正常吗?2.消费者贪得无厌与供给有限或无限的假定有关吗?

看到这,我已经没有太多的动力看下去了,准备把这本书还给我的那位朋友所在的出版社了。不是微观经济学不需要批判,但这样恐怕不是正确的方向。从俞斌先生的批判中找到正确的至少与从西方经济学中找到错误的一样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 14:45:5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5 23:09:00

经济学的基础是自利 不是自私
这都不懂 还批判

他根本没入门

两个经济学家关于一个动物的耳朵长短争吵,一个说耳朵长,一个说耳朵短

不休

最后才发现,一个说的是驴,一个说的是马

余斌就是其中的一个经济学者,他念念不忘马克思,根本不知道西方经济学的来龙去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5 23:10: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