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由于是马克思经济学学者著的,因此观察角度与现在的经济学者不太一样,不过仍有参考价值。
从投降前后到占领军进驻日本初期的这段时间,是日本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的非常时期,而且这种大幅度下跌,在世界危机史上也是罕见的。美国从1929年到1932年的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周期危机,震撼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基础,工业生产指数(美国商业部公布的)在三年内下降了46%,而日本的这一次危机,二年内工业生产指数竟下降86%,最严重时是四个月间下降了60%。这样的下降幅度,虽然还不及俄国十月革命及国内战争时期的下降幅度大,但却大大超过了第二次大战中战败的德国。
(日本战败後军部与财阀联合侵吞公款和军用物质,这种行为在政府投资的状况下也会有类似的现象出现吧)
急速发展的通货膨胀,带来的垄断资本依靠廉价信贷而快速膨胀。
作为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只要经济扩大和景气上升继续下去,物价便不可避免地要上涨。利率下降也是诱导投资的重要因素。
日本在50年代末遇到的状况,与当前的中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据日本政府计算,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执行的第一年即1961年,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实际增长率(亦称经济增长率)为14.5%,比1960年13.3%的增长率更高了。正如白皮书中所说,这是私人设备投资在一年之内扩大38%所发生的巨大影响。但是,经济的急剧膨胀又迅速地成为爆发巨大矛盾的原因。这是因为景气过热势必导致进口激增(出口增长微弱),于是国际收支恶化、外汇储备急剧减少,从而紧缩银根,造成了景气的恶化。按照这个公式,日本经济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在1962年降为7.0%,很多产业部门陷入生产过剩,其中钢铁工业的困难最大。这是因为钢铁部门在当时过大地扩充规模,因而生产大量过剩。于是首先向美国、其次是向东南亚等地强行输出其大量过剩的产品,美国是世界上以钢铁为主的各种商品的最大市场。此后,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攻势从未减弱。尤其是当日本国内发生经济危机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不仅如此,为了使钢铁工业摆脱困境,日本中央银行还通过商业银行特为这个部门的各主要公司提供巨额的救济贷款。
由于景气恶化、生产过剩,日本在1962年便减少进口,急剧增加出口(包括“亏本出口”),于是国际收支好转,外汇储备也转而增加。但是景气依然停滞,许多部门持续处于生产过剩和商品价格下跌的状态。一度呈现繁荣景象的股票市场,也爆发了过剩的危机,因而股价暴跌,证券部门的景气恶化特别深刻。
政府为使景气回升,实行了低利率政策和扩大信贷的方针,从1962年9月起连续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并且大幅度增加财政投资。1964年,乘东京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机,日本中央及有关地方政府,都积极增加公共事业投资、建设东海道新干线、名神高速公路(名古屋到神户间)、首都高速公路、奥林匹克比赛设施以及与奥林匹克有关的公路建筑等。所有这些,都是摆脱危机的对策。
2.经济危机的到来
上述各种对策,虽然使经济暂时恢复或维持下来,但回升并未真正到来,而且在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后,景气反而加速地走向恶化。故从1964年3月开始,又重新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到这年年中,企业破产和合并的现象又急剧增加,从1964年末到1965年初,甚至发生大型企业连续破产的问题。
股票市场价格暴跌,在1964年更加激化。政府以及金融机关虽然采取了种种对策,但是并无效果。1965年5月,东京和大阪各有一家有实力的证券公司陷入破产的边缘。如果对此置之不理,则其它许多证券公司也将被卷进来,破产的范围一定要扩大,而且一定要波及金融机关,这就势必要面临一场深刻的金融危机。为了回避这场危机,大藏省与日本中央银行遂紧急决定,由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对上述两家证券公司提供无担保救济贷款。这样,这两家公司才免于破产,而金融和信贷危机也未爆发。
当这场危机快接近尾声时,1965年7月新上任的福田藏相采取了一系列摆脱危机的对策,其要点是:(1)发行赤字公债(1949年道奇路线以来,十六年没有发行公债);(2)减税(主要对企业减税);(3)增加财政投资贷款,等。这些对策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使危机很快到底,然后从当年的下半年开始,经济恢复稳定,景气逐渐回升。
当然,日本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除偶然的国外原因外,还有其他若干主要原因,这就是日本的劳资关系对垄断资本极其有利。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在日本不仅劳动条件对资本家有利,工资水平特别与美国相比也差距很大。垄断资本还广泛地利用中小企业承受种种形式的负担,利用农业为扩大生产和流通部门提供庞大的劳动力来源。从经济增长和无限制地扩大利润的需要看,日本的国内市场显得比较狭窄,于是广泛地打入国外市场就成为非常必要的了。垄断资本之间在国内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在国际市场上,这种竞争更为激烈。因此,为加强国际竞争力,垄断资本便在生产和经营上严格实行合理化,努力降低成本,竞相采用新技术和进行技术改良,以致日本引进外国技术之多在世界上居于首位。此外,与经济力量相比,日本的军费负担也较其它主要国家为轻。所有这些,都对日本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