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2-1 04:58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阅读1小时,总计383小时,第363日。
阅读《海权论》完毕
美国政府也同意上述观点,还用书面形式说明了两个相互补充、相互矛盾的认识:一是必须强调我们的权利,保护我们的利益不受侵犯;二是尊重中国政府及中国的独立。美国政府发表的声明很有意义,虽然它针对的是最近的事件,但它的主要用意是表明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态度。该态度强调了我国人民一直以来的普遍倾向,并就最近的情况做出了政策规定。在美国的立场中,我们看到了理想主义和务实才能的完美结合。后者使前者看清当前局面,并为此做出修正。就像水手看到前面出现了一个未做标记的浅滩时,要转舵绕道而行,待看到深水区时再恢复自己的航向。
上述做法体现了美国领导者的聪明才智,进而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不过,普通大众作为这些行动的最终评价者,它们对近年发生的各种事件也要特别留意。通过分析当今的政治局势,我们能够发现它为我们提供的机会和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一定要履行这些责任,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的领导人在行动时要考虑人民的意愿,为了使这些意愿与现实紧密联系,领导者一定要对现实了如指掌,并根据各种情况判断未来走向。这个过程一方面要观察现实,另一方面要做出合理的推论。国家政策的方向就是根据它与现实的结合制定的。假如做到了这些,国家的措施就有了保障,政府就能很好的运行,人民也会支持、拥护它,它就会变得无比强大。连我们在内的普通大众经常被人们抱怨反复无常,但这不是因为我们在本质上变幻不定,而是现实常有不同的表象,从而导致人们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准确地认识现实。
基于上述原因,海上国家要想实现它们的商业目标,就不能通过武力解决,虽然多少需要一点暴力手段,而是发挥各自的优势。这种优势最明显也最令人信服的表示就是来自商业的种种好处。我们希望道义精神可以借助商业进行传播,人一旦拥有这些,他们就会意识到人的存在不仅仅为了物质享受,也要担负历史赋予的使命,这样亚洲的复兴就有了希望。目前,除了英国和法国,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以海权为后盾争夺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的优势地位的。一方面,海权体现在海洋商业上,海上国家期望从中获益,并通过合作影响中国;另一方面,海权体现在海军力量上,海上强国依靠它来维护它们在对华贸易中的地位和权利,防范其他国家使用武力将它们部分或者全部排挤出中国的企图。针对这种企图,前文对当前的军事特征和政治形势做了探讨,在此无须赘言,但有一个地方是例外。
如果我们一定要在中国维护我们的商业权力并使其发挥作用,我们决不能篡夺中国人民的权力、侵占他们的土地。目前,长江流域是我们的利益中心位置,但是假如再发生像最近在北京发生的事件之类的事情,那时候我们采取的行动也可能与我们的政策不相符。虽然商业和思想上的门户开放应该是我们在中国任何地区的目标,但它最容易实现的地区是中部,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因为海权在中部长江地区能稳固地存在。汽轮从海上可以驶至距离海洋600英里的汉口,再装上货物开往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大的港口,这个事实有力地说明了长江流域的意义。在这儿,商业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并且能得到条顿民族在世界政治中的主要武力后盾海军的支持。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海军也会成为中国人民抵制外来侵略行为的后盾力量。
门户开放政策对于英、美都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它能使美国的对华出口贸易额占到最大比重,那美国将会成为中国门户开放的最大受益者。除此之外,英、美的行为准则也十分相似,他们都认为瓜分和兼并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虽然英国吞并德兰士瓦共和国的行为好像违背了上述准则,导致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对英国的偏见更深,但他们总有一天会明白英国这么做只是使德兰士瓦共和国有更好的发展,就像我们攻占菲律宾及100年前合并南部邦联一样。今天存在于美国人中对英国的偏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历史遗传,就像当初为了加勒比海问题英国对我们的敌意。不过,这些情绪是不会长久的,因为它与美国的利益是相悖的,这就使得它总有一天会消亡。但是,这种情绪对我们要建立一支力量得当的海军会产生消极影响,而海军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就如蓝天对于雄鹰的意义,在紧要时刻它会发挥关键的作用。
想象一下:独自拥有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重要据点,而且在足够大的范围内没有任何据点可以取代它,这个情景多么吸引人。目前,夏威夷长期麻烦的冲突达到了顶峰,我们一直关注那儿的革命进展状况,结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就像正值壮年的人可能骤然离世,在和平的表象下可能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分裂之源和利益冲突,这导致的后果也许是战争,也许是国家利益的丧失。面临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我们美国也需要做一个决定,一旦有突发状况我们是守是攻。不管我们希望与否,这是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不得不做的决定。我们还要考虑到,当我们可以前进的时候,如果不进反退会产生什么后果。这对世界的发展形势可能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对我国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我们认定我们追求的权利建立在自己推行权利的力量之上,不是其他国家强加给我们的,那么,我们就要清楚地知道,只有控制了加勒比海才能很好地进行跨洋交通。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心中一直有个重要的观念,哥伦布最早把它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在时代落后又欠缺准确知识的条件下,哥伦布勾勒出了一条需要借助海洋的交通线,它以两种差异颇大的古老文明作为端点:一个是地中海,这里是欧洲商业、文化的发源地;另一个是东方海岸,这里有着富饶的群岛。直到今天,这两地还被大片的土地分隔开,不时有旅行者从这一端跋涉到另一端。但是,很早以前这两地不可能通过陆地交流相互影响。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地中海人民的独特性格,促进了他们的发展。从古至今,海洋作为这些国家共同利益的纽带,把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尽管哥伦布处于一个看不见外面情况的玻璃瓶中,他还是深深地信服并接受了某种东西。当他依据信念而不是所见前行时,他或许不会想到这次航行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荣誉,又会给后世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国坚守地峡的利益时也会遇到英国称霸海洋时的问题,即各个国家的强烈反对。克伦威尔对加勒比地区进行侵略和扩充海军的做法,导致了英国在此地的海军据点和军事力量不匹配的局面。另外,英国作为海上强国,每条新的航路都会和它有所关联,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它绝对会格外关注会改变现今局面的各种因素。而可能出现的跨洋运河与英国更是有着较大的利害关系,英国也意识到运河对美国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比自己的影响要大,所以,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把运河的控制权纳入自己的行动目标中。众所周知,运河的开通使用将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英国的利益,因为那时我国的大西洋海岸(和英国相竞争的那个制造业和商业国家的前沿)离太平洋的距离会更近,比英国距离太平洋上的许多据点都近。我们再来说一下现在的实际情况,利物浦到纽约的水路距离等于从瓦尔帕莱索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美洲西海岸的距离。这是因为从这两个港口出发经过位于巴西东海岸上从每个港口到此距离几乎相等的三角。如果有尼加拉瓜运河,纽约的船只经过这条河,而利物浦的船只使用苏伊士运河,这两个城市距太平洋西岸的距离相等而不再是东岸,而且,日本、中国和澳大利亚以东海洋上的各个据点(比如说夏威夷群岛)距离纽约比距离利物浦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