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不能只简单看这个现象所产生的货币贬值的弊病,一定要看到它背后的积极的一面。
在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前提下:在一个稳定、发达的大国中,凡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大多都是在经济蓬勃发展状态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商品供应状况近乎“供不应求”、货币供应量加大,企业扩张招兵买马,工资不断上升,国家税收与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社会一派欣欣向荣。但此时涌动的“暗流”就是发生通货膨胀,而此时社会发展却很快。
但当通货膨胀率高于人们的承受能力后,政府就必须治理通货膨胀以保证人们生活水平不会大幅度下降,要稳定社会。因此就要采用降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减少政府采购量、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加息、改变“扩张型”财政政策为“紧缩型”或中性财政政策等一系列“紧缩措施”,但这些措施带来的负面作用就是经济不景气、资金链断裂、企业裁人、就业困难等问题,而此时通货膨胀率一定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通缩”现象,使国家长期处于不景气状况。
此时政府就需要刺激经济发展。
日本就是这样,由于缺乏经济发展动力,政府手中掌握的资源有限(比起中国这样的半计划经济国家),仅仅依靠降低利息等措施已经无济于事,只好出“狠招”,不惜以通货膨胀为代价刺激经济发展。当日本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后,货币会迅速贬值,这对以出口为主的日本来讲是有利的,而美元、人民币、欧元就相对升值,相对来讲日本货就很便宜了,就可以有效刺激各国大量购买日本商品,无形中实现了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的目的了。这就是日本所希望的结果。
你说到“别的国家唯恐避之不及”,是对的。因为通货膨胀逼人要付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代价,但如果能以此代价换来国家一段时间的繁荣昌盛,那这个眼前的代价是可以接受的,总比承受多年死气沉沉、经济不断萎缩、“等死”,或许要好一些。
但也未必,因为这个世界早已告别了商品“供不应求”的时代,进入了“供过于求”的时代,再希望像若干年前只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就能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那样,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日本经济是否能在承受了通货膨胀的代价后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