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基础货币发行有两个主要目的:一要使物价稳定,二要使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一般用通货膨胀率表示,在0%-3%之间为宜;经济增长一般用经济增长率表示,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确定,例如我国近年将GDP增长率定在7%附近。
基础货币发行主要有四种办法:一是购买国债,二是向商业银行再贷款,三是购买黄金,四是购买外汇。在我国,近些年来主要采取购买外汇的办法发行基础货币,2015年由于外汇减少,基础货币发行是减少的。
基础货币与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我们引入两个基本方程式:
基本方程式一:费雪方程式
MV=PQ
或写为:
BV=PQ
两边取自然对数并微分:
dB/B+dV/V=dP/P+dQ/Q
这个方程式便是基础货币发行增长率(dB/B)与通货膨胀率(dP/P)之间的关系。
基本方程式二:开石方程式(由开石首先提出)
GDP=BVz/c
或写为:
B=cGDP/Vz
令某一年总产出为T,设c=PQ/T,c可以视为产销率;令z=GDP/T,z为增加值率。该式由费雪方程式导出。
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并微分得:
dB/B=dc/c+dGDP/GDP-dV/V-dz/z
这个方程式便是基础货币发行增长率(dB/B)与经济增长率(dGDP/GDP)之间的关系。
其中 dGDP/GDP=dp/p+dq/q,即GDP=pq。(p、q为小写,以区别交易总额大写PQ)。
dGDP/GDP可视为名义经济增长率,dq/q可视为实际经济增长率。
基础货币发行一般应遵循以下两个方程式:
费雪方程式变形:
dB/B=dP/P+dQ/Q-dV/V
开石方程式变形:
dB/B=dc/c+dGDP/GDP-dV/V-dz/z
= dc/c+dp/p+dq/q-dV/V-dz/z
上述两个方程式中,dV/V意义是相同的。
一般而言,基础货币发行增长率应大致等于经济增长率。特殊情况,可根据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增加值率变化率、产销率变化率等参数进行调整。这样一般可以使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前文说过,基础货币发行主要有四种办法,在外汇减少的情况下,应使用其它办法增加基础货币发行。
值得指出的是,央行将广义货币M2做为控制指标是有问题的,央行应重点控制基础货币。
回贴 分享 收藏3 支持0 反对0 [url=]评分[/url]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