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刚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外行,想求助各位大师一个题目。
问题是: 当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减少时 , GDP和储蓄怎么样变化?为什么?
非常感激各位的好意!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消费者储蓄增多,要看是用于延迟消费还是用于投资。
象中国前几年就是将储蓄用于投资,从而造就可投资拉动型的经济神化。储蓄增多,GDP增长。
但投资拉动而忽视消费是不能长久的,即促进消费而减少储蓄,让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如果从理论上来看。Y = C+I + G+(X-M), Y = C+S .是不是会有矛盾啊。
S增加但是C减少, 怎么看出Y 有变化啊? 能够帮忙解释一下吗?谢谢!
消费不是有一个乘数效应吗
用数学公式解释经济现象本身就存在矛盾
我觉得楼主的理解有错误
对与Y=C+I+G+X-M是没有错的,但是对于Y=C+S是绝对错误的.
C是consumption,S是savings.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是除了消费就是存款.当消费者购买国外进口产品的时候,他的行为是不属于Y的,因此,真正关系是
Y=AD( aggregate demand)
Y=AD=C+J(I=injection)
J=I(investment)+G(government spending)+X(export)
therefore: Y= C+I+G+X-M
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中,s=i,那么y=c+s为什么会错呢
两部门经济即封闭经济,当S增大时,I 相应会增大 ,I 增大会提高社会的生产水平。
生产水平的增加会使C增加,Y 也就增加。
但长期来看边际效应会减少,最后生产出的商品在市场饱和后,就需要促进C的增加,使Y增加。
请你找找什么叫做“节俭的悖论”。
还有,均衡与事后核算的概念。
投资由于储蓄增加而增加,其乘数大于消费的a,相应减少的消费引起的GDP减少就小于投资引起的GDP增加,所以GDP增加。但有一点,为什么消费者消费减少?是收入减少啊?还是增收消费税?题目如果就给这点条件那是说不清楚的啊。请问你的题是什么书上的,我也想看看啊
这是复旦求是考研资料里面的一个题目.
我看了看, 本以为很简单, 哪里知道看他答案给的是.(选择题)
当消费者储蓄增多而消费减少时 , GDP和储蓄都减少.
所以,至于为什么会消费者消费减少就没有说了.
不解, 故请教各位.
听楼上同志说"节俭悖论" , 很是赞同. 我想该题目的本意应该也在这里.
在这里表示感谢.
同时,是否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经济现状的高储蓄呢?
关于中国的“高储蓄”,需要考察的内容太多。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流不充满信心时,可能会按自己的预期平滑自己的终身消费。
关于“储蓄增多、消费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必须注意,被决定的国民收入是“均衡国民收入”。“储蓄增多”,如果意味着生产方“非自愿存货”增加(存货即使没有卖出去,仍以投资项计入GDP),这样生产方会减少下一年度的生产,降低存货,从而总产出(从而国民收入)减少。——这其中的“存货调节机制”是关键。
如果是两部门经济,那么楼主为什么会把两个公式放在一起呢?
第一个公式包含了进口,出口,投资,这已经是four-sector model了
而第二个公式就是两部门经济,所以,楼主把两个不同假设下的公式放在一起,当然想不通了.
个人意见,希望大家交流交流
我想问一下斑竹,disposable income在中文怎么翻译,是你说的两种收入中的其中一种吗
这国民经济决定理论中, 凯恩斯说的很多东西弄来弄去好象剪不断理还乱.
如果在IS模型看来, I=S 成立是一种一般均衡状态的条件.
所以即使在 4 部门经济模型中也是一样成立的.
就算是考虑了其他部门,不是也一样的吗.
版主说"关于中国的“高储蓄”,需要考察的内容太多" , 我不考虑其他的, 只是从消费, 储蓄,投资这里来看.
考查这几部分的相互关系.
单看到“储蓄增加”,还不能说明国民收入如何变化,关键要看储蓄增加意味着什么。
如果增加的储蓄全部用于生产性投资(即增加储蓄增加了未来的生产能力,而将来生产的产品也可以出清——不存在非自愿存货),那么储蓄增加会增加下一年度的国民收入(或总产品)。这就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积累的一个理由。但这只是强调了一个方面,这种发展战略还要受市场大小制约。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的储蓄率决定增长率的观点正是基于“不存在市场制约”的前提。如今的发达国家当年可以通过夺占殖民地的方法来克服本国市场狭小的不利因素,而如今的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
如果增加的储蓄是由于产品未销售出去引起的(注意这时增加的储蓄仍以投资项——存货增加计入GDP,但它不是生产性投资,更重要的是,它不是自愿投资——是非自愿存货增加),那么下一年度生产将减少。对应于这一点,正是“本国产品市场狭小”的表现。
发展中国家的“低水平陷阱”完全可以由(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式来理解。低产出-低收入-低需求-低产出-……
可以这样说,“储蓄增加”倒底能不能增加GDP,关键看:与其对应的(“国民收入恒等式”另一侧的)“投资项”中到底是哪部分投资增加了,如果是自愿的生产性投资增加了,下一年度的GDP就可能增加,如果是非自愿存货增加了,下一年度的GDP就可能减少。
disposable income指“可支配收入”。
总产出(品)、总收入、总支出是从不同侧面说明同一事物:所谓GDP/GNP的东西。
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这一关系式可以说表现了三种统计最终产品(GDP/GNP)的方法。而在许多纯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它们也不与“国民收入”相区别,于是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叫法。
但在统计实务中,三种统计方法对应的数值经常不同(当然,理论上必须是相等的)。在统计(核算)理论与实务中,“国民收入”有一种狭义的定义(及计算方法):GDP/GNP-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这种定义一般不用于经济学理论分析,它强调各种要素获得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狭义)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其中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不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国民收入”。
非常感谢版主的解答,可是发展中国家的低水平陷阱好像是低产出——低储蓄(这里说低储蓄的原因之一是有能力进行储蓄的人千方百计的增加消费而不是储蓄,但是现实中不是增加消费可以扩大需求吗?是不是这样挤占了未来生产力的提高呢?)——低投资——低生产率,如果发展中国家提高储蓄,同时要缩小市场制约的情况下才能带来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能够将储蓄用于生产性投资,我还是不明白要是储蓄增加了,那么意味着消费减少啊,那么需求减少不是会带来国民收入减少吗?
是不是在没有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以前,增加储蓄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这个时候可以增加生产性投资,发展中国加的国民收入一般是低于均衡水平的,所以强调要提高储蓄率,但是对已经达到均衡国民收入的水平后,储蓄的增加就表明了企业增加的是非意愿投资而不是生产性投资,从而投资需求不足,那样就会收缩国民经济。
我好像明白了一点,但还是对一个国家增加储蓄的动机是什么不是太了解,学过的知识中好像很强调提高储蓄似的,但是要是一个国家只注重未来的生产力,那么现在的国民收入怎么增加呢?消费和储蓄的比重是根据什么来衡量的呢?
谢谢!通过讨论真的可以获得和看书不一样的效果:)
关于两个公式我来说点,其实哪个是均衡条件下,研究GDP的.就是说,假设支出等于收入时候,怎么样怎么样.但是,如果某个要素变动,那就要具体分析了.
按照经济学观点,储蓄增加,资本要素成本也会降低,投资也应该有所增加的.
C decreases, Y decreases, I decreases intuitively
回答上上上一个问题,这是一个长期与短期的问题。节俭的悖论在凯恩斯经济学成立,但是在增长理论里却不同。如果用solowmodel来分析,最好的储蓄与消费比例应该由goldenrule来决定。
http://down.cenet.org.cn/download.asp?code=Jqgqumjqgoios&site=www
http://down.cenet.org.cn/download.asp?code=Jqgqumjqgoios&site=bbs
http://down.cenet.org.cn/download.asp?code=Jqgqumjqgo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