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DWII 发表于 2018-3-14 08:07
先搞清楚量是怎么回事,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是价值的一体两面。如货币的A面B面。
在量化之前先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界定,比如,使用价值的参照系是什么,它来之哪里?要去住何处?不确定这个如何量化?一公斤水对开饮用水店的A而言,使用价值是1个单位,而对一整天没有饮水的B而言,使用价值可能是10个单位,这里同一公斤水就有自我使用价值与他人使用价值的两面性,而作为获得这一公斤水A与B(包括社会的人)所耗费的劳动力(量)和时间和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价值),按马克思经济学语境,前者A与B个人的比较是具体个别价值的对比,后者,才是抽象社会劳动价值一般,A与B之间的个别价值也各不相同,但店面公开出售的价格却要以社会价值为依据,这里涉及到完全搏弈或信息对称,个别的私搏弈味着信息不对称有特殊性,而公开的价格则不同有一般性,即有你所说的一体两面,使用价值是一个供给与需求的空间结构的有序和优化问题。而马克思所说的“价值”如要在“人类社会经济学”中更完善,则应以商品使用价值与劳动力(量)和时间的统一,即“社会劳动对社会效用的关系”!由于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对象是“人”(种)即人类社会,只是马克思没有区分,由于当时他还末能深入认识这个问题或没有办法对量化,把相对人类社会的属性归之于自然属性,这样才出现以劳动(量)和时间来量化而抛弃使用价值的。而这个关于使用价值究竟是相对于自然界中的“任何它物”的功能的自然属性还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社会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也正是人们没有区别仍然处于认识混沌的地带,包括你也是如此,故我才用数学形式以集合论进行界定,这样,使用价值的对象就可以分为①自然,②社会,③个别。否则,就容易泛泛而谈。也就是说经我的拓展,“使用价值”与“价值”的概念己经做到了,个人微观,社会宏观以及自然宏观的区分与合一,使西方主流的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和价值工程甚至是国学理论系统细化统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