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衡量的坐标不一样,结论也不同。
假如,我们确知:15年来,我们国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提高比俄国快,你今天可以说我们比他们成功;
如果,再过10年也许他们比我们快,25年的平均增长水平说不定比我们快,那时候你就会觉得现在短视了;
已经有报道俄国人均GDP3000美元多了。
但是,我仍然羡慕中国,而不是俄罗斯。
我不讨论一党执政还是多党执政,但是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是在一个稳定
的大前提下进行的,具有稳定性和系统性,在改革的步骤中具有连续性。
这是前苏联没有做到的,也是最不成功之处。至于说俄罗斯有人均多少
GDP,我觉得不可信。真要那样,北约也不会那么猖狂,而俄罗斯也不会那
么窝囊。连个好飞机自己都装备不起,连个航空母舰都保不住,连个战略伙
伴都被别人欺负,连个朋友都没法维护。
不敢恭维俄罗斯。只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zhukovasky 发表于 2011-6-18 17:48
这么说是不准确的。
苏联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种***的地步。物质平衡表,就有人想搞出一个超级计算机来进行计算。1980年后的苏联计算机水平发展已经到了486的水准,而过了486,速度会越来越快。
但是经济体制的僵化没有赋予改革更多的空间,我相信这个从计算机的发展可以看得出来。里昂惕夫的“矩阵论”搞得有声有色,而苏联的“矩阵论”竟然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因为西方人根本就不是苏联的对手。
由于长期以来高度僵化的特权体制导致了苏联的分工水平走到了尽头。这是因为,当时苏联的发展能量已经被耗尽,高度僵化的经济体制和特权体制使得苏联的分工层次不能再向更高级别发展,由于这特权体制使得市场体制的下存在的社会保险机制在苏联不存在,那么就产生了脱节。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只能是大刀阔斧式的,痛快的改革,否则这个局面就没有解决的方法。
但是由于戈式本身的能力问题,有些事情不是有得他做得了主,所以俄罗斯只能是走宪政道路,走一夜式的改革,而不是渐进式。
按照所谓的中国模式,在这里是不准确的。
胡马依北风 发表于 2011-6-21 09:43
少鬼扯,你可以在1秒钟之内把上千亿的资金转帐到几千公里以外,但你能在1秒钟内生产出上万台机器,并转移到几千公里以外,那就是几十万劳动力一年的时间都做不到。
-------------------------------------------------
网络资源基本可以做到。
1秒钟内生产出上万台机器,把硬盘资源复制粘贴一下,要多少有多少。
上传到网上服务器,全世界各地都可以下载。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6-21 09:37少鬼扯,你可以在1秒钟之内把上千亿的资金转帐到几千公里以外,但你能在1秒钟内生产出上万台机器,并转移到几千公里以外,那就是几十万劳动力一年的时间都做不到。zhukovasky 发表于 2011-6-18 17:48
这么说是不准确的。
苏联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种***的地步。物质平衡表,就有人想搞出一个超级计算机来进行计算。1980年后的苏联计算机水平发展已经到了486的水准,而过了486,速度会越来越快。
但是经济体制的僵化没有赋予改革更多的空间,我相信这个从计算机的发展可以看得出来。里昂惕夫的“矩阵论”搞得有声有色,而苏联的“矩阵论”竟然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因为西方人根本就不是苏联的对手。
由于长期以来高度僵化的特权体制导致了苏联的分工水平走到了尽头。这是因为,当时苏联的发展能量已经被耗尽,高度僵化的经济体制和特权体制使得苏联的分工层次不能再向更高级别发展,由于这特权体制使得市场体制的下存在的社会保险机制在苏联不存在,那么就产生了脱节。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只能是大刀阔斧式的,痛快的改革,否则这个局面就没有解决的方法。
但是由于戈式本身的能力问题,有些事情不是有得他做得了主,所以俄罗斯只能是走宪政道路,走一夜式的改革,而不是渐进式。
按照所谓的中国模式,在这里是不准确的。
在这果这种所谓的信息及灵活论是不是要工业社会崩溃?在这是货币只不过是代表投机,及一种社会秩序,与生产涵数有问么?相反物质产品平衡表才是代表实际变量的。
某些人在为所谓的这种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僵化”而愤怒时。我不仅要问,你可以1秒钟之内把上千亿的资金调转帐到几千公里以外,但能在1秒钟之内把上万台机器调动到几千公里以外么,并且能在几个月的时间内生产出上万台机器么?
某些机器或者说技术的周期很多是十年,资本家追求的是利润,他们的生命就没有多少个几十年,很少有几十年才收回收益的?如把金钱投入到来钱更快的房地产领域远对去慢慢等待僵化的生产力(机器)调整,对于资本家来说要实际得多。一个明显的例子资本的投机性远比作为生产涵数或者说生产力的机器要灵活不知道多少倍,而生产力本身就要比资本“僵化”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说所谓的僵化是缺点么?这不仅不是缺点反而是最大的优点。
并且从数学概率上,微观上个人偏好越是无序性的千万变化,宏观上数学概上对于产量的要求确是越没有变化的,你不买雨伞了还有别人要买,唯一的问题是价钱是否太贵的问题,偏好上宏观上的大变化,除非每个人的偏好向倾向发生一致性改变——即发生自然灾害。缺粮或者缺某种物资。但市场对于这种宏观上的偏好一致性的**动依然毫无能力。资本可不是机器。
如:汶川地震,ZF需要紧急在2周期采购5万顶帐篷临时安置灾民,有3万顶的缺口,你不可能因为帐篷价格上涨,就能在短缺时内生产出所缺的帐篷,生产周期预计要3个月,可等这个生产周期过去,对于资本来说其它领域有更高的利润,他们不可能还在这里等待。当时搞笑的是沙特国王说援助中国3万帐账篷,最初这些救灾的官僚们还高兴了一会,问题总算解决,可被告知,沙特国王援助的是美元,帐篷还是需要在中国国内采购并生产。
那些千变万化论者,不仅没有数学概率上的常识,并且把机器的周期等同于资本(货币)周期了,只要两者的周期是不同步的,资本快于僵化的机器(生产力),那么资本就没有必要慢慢进行等待机器周期,毕竟它们追求的是更高的利润,而不是虚幻的最优配置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的均衡压根就一是瓦尔拉斯均衡,而是货币支配下的社会秩序的均衡。可笑的某些人还把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引用来证明市场化优化配置资源,完全把资本的周期等同于机器(生产涵数)的周期。价值规律在这里只有一种表现,那就是改变货币与劳动力交换的比例,价格上涨带来的是更多的人买不起消费品,因而等量的资本要有与其行业一样等量的利润的趋势,价格下降即通货紧缩造成的是失业,还是等量的资本有等量的利润的表现,而产量不随资本的循环周期而改变的,产量是与生产涵数(机器)的生产周期相关的与资本周期确不相关。
zhukovasky 发表于 2011-6-21 10:34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人算不如天算。专家再怎么计算,总是有些问题有些因素没有考虑清楚的;而通过完全市场的作用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苏联问题的根源是在于以技术模仿代替了能够自发性演进的制度,缺少了内在的驱动力或者是内在驱动力在不断递减而它的阻力在增加。中央当局的物质平衡表我更多的认为是用专家的数学功底和技术模仿了社会的分工或者是取代社会的分工。
而至于你所说的转眼间转移多少生产设备,除非有时光机器。但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以分散的决策构成了资源配置的均衡,相比计划而言不存在着由于计划当局的决策失误产生巨大的浪费。你所说的3万帐篷实例,在完全市场的情况下,通过货币的作用可以达到资源的配置均衡。只要3万帐篷的美元留到中国,中国有人接单生产可以很快的完成。而如果计划当局的计划成30万帐篷就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
不见得瓦尔拉斯均衡是坏事。
zhukovasky 发表于 2011-6-21 10:34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人算不如天算。专家再怎么计算,总是有些问题有些因素没有考虑清楚的;而通过完全市场的作用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苏联问题的根源是在于以技术模仿代替了能够自发性演进的制度,缺少了内在的驱动力或者是内在驱动力在不断递减而它的阻力在增加。中央当局的物质平衡表我更多的认为是用专家的数学功底和技术模仿了社会的分工或者是取代社会的分工。
而至于你所说的转眼间转移多少生产设备,除非有时光机器。但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以分散的决策构成了资源配置的均衡,相比计划而言不存在着由于计划当局的决策失误产生巨大的浪费。你所说的3万帐篷实例,在完全市场的情况下,通过货币的作用可以达到资源的配置均衡。只要3万帐篷的美元留到中国,中国有人接单生产可以很快的完成。而如果计划当局的计划成30万帐篷就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
不见得瓦尔拉斯均衡是坏事。
胡马依北风 发表于 2011-6-21 12:16
http://www.evolife.cn/html/2010/49381.html看看这个新闻吧: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免费无线网络将覆盖全非洲。
网络普及完全有可能,至少可以先使一部分网络资源先做到这一点。精神享受是高级追求,各种不同的精神享受满足了,物质资源就是少一问题也不大。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6-21 11:581、你市场能有效时间解决生产物资?资本的周期又不是机器的生产周期,如3万顶帐篷的缺口是在3个星期内需要,过了就没用了。而当时国内的相厂生产商厂,他们的告诉只能在2个月才能生产出这些物资源。而资本可不是机器,当要等3个月的时间,当某一领域有更高利润,马拥入此领域,不可能等待生产涵数。至于说到订定,这是涉及具体的生产计划,计划与市场下情况都是一样的,与你的货币价格调整的市场规则有什么关?而且接生产涵数和劳动力配额的周期,当时汶川地震需要的帐篷市场能在3周内提供??你这么说有多无知,在这里资本是机器么?资本的时间周期与机器的时间周期同步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经济还敢说是瓦尔拉斯均衡——生产力与个人选择的均衡。这只不过是古典经济学揭示的社会支配秩序的均衡。zhukovasky 发表于 2011-6-21 10:34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人算不如天算。专家再怎么计算,总是有些问题有些因素没有考虑清楚的;而通过完全市场的作用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苏联问题的根源是在于以技术模仿代替了能够自发性演进的制度,缺少了内在的驱动力或者是内在驱动力在不断递减而它的阻力在增加。中央当局的物质平衡表我更多的认为是用专家的数学功底和技术模仿了社会的分工或者是取代社会的分工。
而至于你所说的转眼间转移多少生产设备,除非有时光机器。但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以分散的决策构成了资源配置的均衡,相比计划而言不存在着由于计划当局的决策失误产生巨大的浪费。你所说的3万帐篷实例,在完全市场的情况下,通过货币的作用可以达到资源的配置均衡。只要3万帐篷的美元留到中国,中国有人接单生产可以很快的完成。而如果计划当局的计划成30万帐篷就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
不见得瓦尔拉斯均衡是坏事。
2、什么叫人算不如天算?现实社会的一切生产计划都是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确定的,这里指是规模。计划依然是通过竞争分散决策的,这种竞争就是谁比谁官大,只要厂长想当局长,局长想当部长,那么他们就必须竞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产品提高一个百分点,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同样报批也是谁的方案较优就报谁的,一个简单的YES或者NO的选择。官僚们的要完成核算内的任务,自然争夺生产配额的,那么生产自然平衡,也就是各种项目的规模自然是通过竞争而被限制的,根本不需要什么计算机,当然计算机你可以提前有时计算出争夺生产配额的临界点,但没有它一样的调整。什么叫自发性演进制度?看看那些军用、民用半导体、电子产品,苏联此领域难道真是什么模仿,二战后,生产规格苏东与西方的技术标准完全不一样。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6-21 12:11你怎么证明是资源配置的均衡,而不是社会支配秩序的均衡?
在这里必须证明资本是生产涵数,或者说资本等于机器,等于劳动力配额。
在这里你根本不可以1秒钟内生产出几万台机器。
说到工业社会具体生产组合的决策,计划与市场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集散系统,计划制一定的是分散决策。无论是斯大林、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都不知道具体的技术,知道技术的只有工程技术人员,同样资本主义中绝大多数的资本家也不可能知道。都一样是通过竞争来传递知道的,一个是通过谁比谁官大,另一个是通过追求利润。
还要说一点完全分散利用知识利系存在么?这一样推导出需要每个人都能全能知,你不信我马上给你推。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1-6-22 15:27我觉得有些人真的脑子有毛病,你上上网就可以不吃饭,不穿衣光屁股在街人跑。食物、衣服、生活用品、各种机器是不能与网络上的信息相混淆的。胡马依北风 发表于 2011-6-21 12:16
http://www.evolife.cn/html/2010/49381.html看看这个新闻吧: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免费无线网络将覆盖全非洲。
网络普及完全有可能,至少可以先使一部分网络资源先做到这一点。精神享受是高级追求,各种不同的精神享受满足了,物质资源就是少一问题也不大。
你该不会把自己当成网络游戏中的人物吧,它们是不需要吃不需要喝的,就纯粹的一大堆数字,和声光显视的画面。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把复杂的世界混淆成简单的一大堆网络数字,我觉些这些人是不是玩游戏玩疯了?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