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点争议的基本类型、与换位思考的标记方法
在学术交流时,往往会形成两种交流局面,其一是,各自发表看法,而形成对同一事物的多角度的认识、丰富知识认识;其二是,各种观点互不认可,而产生观点的争议。而形成观点争议的基本原因,则是观察事物的观察位置的不同,形成观察区域、观察面的不同所至
--即,在观察同一物体“楼房”时,位于楼房大门的观察位置,与位于楼房后门的观察位置,所能形成的观察区域、观察面,是各不相同的。争议双方,好象都是在讨论同一对象的同一问题,但各自所能认可的结论、观点、看法,却是“盲人摸象”、各不相同的。
基于生活常识可知,人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规律,描述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最大的基本思维能力、抽象想象能力,是“空间”的。
而人类使用消费经济资源的生活活动效果状态,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很难形成“空间思维感”。
故而,在经济学范畴,极易丢失空间想象力,而陷入贫乏的平面思维方式,来获取“观点”。即使是用空间思维方式建立观点,也很难“言传”指出相同的观察位置,而只能靠“意会”指出相同的观察位置。
我们说,对于经济学而言,特别需要了解观点争议的形成原因,以利于相互理解、化解观点差别、达成正确的共识结论。
自古以来,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形成激烈争议之时。往往会采用“盲人摸象”、“三季人”的说法,抨击对方。而在达成共识之时,则争议双方都不会产生“盲人摸象”、“三季人”的感觉。
所谓“三季人”,就是有的昆虫,是不能过冬的。无论你如何解释,它都不可能理解冬天的自然景观。这种“三季人”性质的争议,是属于无法沟通的类型。
而所谓“盲人摸象”,就是摸的对象是对的,摸的部位各不相同。对于摸的部位各不相同的争议,是可以通过移动观察位置继续摸的方法,去达成共识的、是属于可以相互理解的类型。
现时的经济学学术之争,也毫无例外地也只有无法沟通型,和可以相互理解型。只不过是,经济学学术上的无法沟通型争议,并不是大家不愿意“移动观察位置”,去相互理解。也不是有的观察位置,只有部分人才能进入。在现代社会文明条件下,所有人都能通过学习的方法,移动观察位置,而达成相同的共识观点。对于经济学而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经济状态,做个所有人都能识别的共识性基本标记、和观察路线标记。经济学专业、金融专业、财会专业、政治专业、计量经济专业、数量经济专业、行为学专业、社会学专业等等专业,都各行其是、各做各专业的标记、各有各专业的基本标记、和观察路线标记。
明知自然人组成家庭、组成企业、组成社会;明知所有行为的结果,都只可能是体力资源、物质资源的形成、或损耗;明知所有人的行为结果,与人力资源、商品资源的形成、或损耗是等效的;明知企业、国家的运行,都需要法律、章程、制度、与管理。我们为什么不做个基本标记,而指出各专业之间的关系?
说白了,还是行为动态的“固化记忆”方法不成熟,而使经济状态仍然“看不见、摸不着”的原因。动物行动结果,要“撒泡尿”做“固化”标记,传统经济学也要画个圆圈,做个“外面看得见的、里面看不见”的阴阳“固化”标记。现代经济学有什么标记?只有行为结果的“钞票效果”标记,而没有反映人类空间想象抽象智慧力的理论交流、理论沟通性质的“固化记忆”标记!
现代经济学,老是想着复杂、欲望、稀缺、理性、价值,等等关于人类生存生活的自然现象。且没意识到所有的复杂经济现象,一定是由一些基本的经济现象所组成。而总是以为只有高深复杂的数学模型模式,才能应对“复杂”。平民百姓不明白、初中生读不懂的“复杂”经济学,肯定没有理论基础、一定构不成了“科学”!
人类的生存生活活动现象,只是无限、复杂、绝对的宇宙,所包含的自然现象的极小部分。物理学所面临的自然现象,比经济现象更复杂。只不过是物理学已经从复杂的、包括经济现象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了基本的、“简单”的物理力学规律,而使我们认为物理学比经济学简单。那么,经济学能否从复杂的自然经济现象中,抽象出基本的经济作用规律呢?
其实,物体的动态,与我们人类的行为动态一样,也需要“固化记忆”标记。而其所谓“抽象”,用粗俗的语言来说,就是“撒泡尿”做个标记而已。空间坐标系,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在空间推动过程中,将其推动动态做个“上、下、左、右”的“固化记忆”标记而已。有了空间坐标系的标记,才能共识性发现、沟通、交流物体运动规律。
同理,经济学也只需要将自然人的行为动态的开始、终止的结果,做个“固化记忆”标记。所谓物理学的方法,与经济学的方法相同,其实就是做“固化记忆”标记的方法相同。
我们不考虑经济模型模式,也不考虑经济规律。我们只选取自然人的人体W,和自然人使用的物体E,随意画两个由箭头连接的立体,做个“人W与商品E”的“固化记忆”标记(如图示一)。而自然人使用商品的开始与终止的结果,理所当然地也要做个标记I(i、i`、a);且穿了人造的衣服、住了人造的房屋,则有一个阻碍自然环境影响人的生存的阻抗体C标记。

图示意义,见《经济学的理论解析方法论》帖子: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91600-1-1.html
那么,基于这个标记,我们发现了什么经济规律?由自然人组成的企业、国家,应该如何“组合”标记?各种经济观点,应该标记在什么位置?
所有的问题,都可通过标记的对错,给予反映。所有的观点的争议,都可“看标记图形”来说话--只需说标记的对错就可以了。
例如,金融问题应该标记在什么位置?无疑是只可能位于社会经济体系的供部、需部的标记位置。个人资金应该标记在什么位置?无疑是应该标记在需部位置。企业产能的大小,应该如何证实?---。
又例如,经济资源的价值、价格、货币的标记位置,只能是经济资源的使用消费性结果、效果,其标记的位置,只可能是在自然人使用商品的开始与终止的结果的标记位置I(i、i`、a)。
本帖试图反映的另一观点是:
经济学的观察方法、理论描述方法,与物理学是相同的。我们人类,观察认识任何本质不同的“对象”的基本观察方法,都将只可能是我们的生理感官体系————我们不可能看“黑白”电视,就用“黑白”眼球去看;看“彩色”电视,就用“彩色”去看。所有的物理观察、物理检测方式,都是生理观察方式的辅助延展观察方式。
而且,我们理论描述、交流沟通我们所观察认识到的现象的描述形态,也只能是我们的生理感官所能识别的形态。
我们人类,在观察认识任何对象之时,都将只有相对性观察位置的区别(如,位于“楼房的前门”、位于“楼房的后门”的区别),和移动观察位置的理论延展性描述路线的区别(如,“从前门到后门”的理论延展描述路线、和“从前门到楼房内部”的理论延展描述路线的区别)。
所以,在理论描述经济规律时,如果与物理学的理论描述形态,完全不同。则其理论“描述”方法,就一定是错的!
经济学的经济规律与物理学的规律规律,肯定是不同的。但观察规律、理论描述规律、理论解析规律,肯定是相同的。
--对于经济学而言,区分经济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观察认识规律、理论描述规律、或系统方法规律的区别,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