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882 1
2018-05-14

4053.关于星球内部层间分裂的思考

2018.5.14

分析《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周期元素的内部结构有着“跳跃式”的改变,这种改变通过核外电子构型显示出来,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化学元素的形成需要不同的物理条件,重力环境可能是物理条件之一,光子密度也是物理条件。通过各周期元素熔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周期元素熔点的一般发展变化规律具有类似的特征,反映了连续核聚变的发展规律和化学元素形成的不同温度、重力区间,它们也是星球层次形成的物理原因。

并不是所有星球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也有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通过汇聚太空物质,交流正负电荷和宇宙射线共同成长。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两个小行星带,分别对偶太阳的不同层次形成,组成共同磁场和生命共同体,相互依附成长。八大行星各有特点,不少又有自己的系统,显示了它们不同的发育程度。通过这些子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主星的内部结构。通过太阳系八大行星和两个小行星带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太阳的内部结构。八大行星体积和质量的不均衡,显示了太阳不同层次体积和质量的不均衡;太阳系四颗巨行星类似的卫星系统说明它们可能同期形成,间接反映了初始太阳可能只有五个对偶层次,其中之一对偶银核某一对偶层次的一部分形成和发展;而两个小行星带说明太阳可能存在层间分裂现象,木星对偶层次分裂出了对偶木星和火星之间小行星带的对偶层次,太阳对偶银核某一对偶层次一部分的初始层次分裂出了太阳系边缘的小星星带。

星球的层间分裂肯定影响整个星球的重力环境,特别是以后各层次的重力环境,改变对偶层次化学元素的形成周期和种类,不再是相同化学元素的“简单再生产”,而且包含了下周期化学元素的“扩大再生产”,只有较厚层次才有可能发生类似现象。可见星球的层次类似树木的年轮,又与树木的年轮不同,存在层间分裂现象。

树木的成长依靠亿万年形成的基因,星球的成长更多的依赖环境形成的重力和光子密度变化。

木星距离初始太阳最近,虽然与其他三颗巨行星同期形成,后天待遇却截然不同,可以接受更多的太阳宇宙射线,所以成长速度更快。当然,可能还有形成时出现的其他原因,也未可知。

我们很难深入星球内部考察星球结构,更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星球发展变化,却可以通过系统内星球形成的对偶关系做出一般的分析,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5-14 07:32: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