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413 10
2006-01-03

最近兰德公司有份报告说,2020年中国会很穷。国内的专家学者们,连忙出来反驳和“辟谣”。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公司的意见罢了,是否危言耸听,见仁见智。不过至少,它所提出的主要理由,中国人口的恶性老龄化趋势,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一个已经可以看得到的现实。

二十年前,在城市的广场、公园、绿地上,到处都是晨运的青少年,一个多么朝气蓬勃的国家。而现在,早已经被一大堆老头、老太取代,暮气沉沉、老气横秋。年轻人哪里去了?扣除那些关在家里和沉迷在游戏机室、网吧的青少年外,谁也不会否认,中国的老龄化时代已经到来。但是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人们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这非常危险。

1950~1980的三十年间,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间。这些人早已工作,并且尚未退休。说得再白一点,最近二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其实是在套取前三十年的“人口红利”。但这个套利不可持续,到了2010年以后,退休潮将出现并逐步高涨,这些人不再创造而只是消费财富了。但新一代的劳动力,由于一胎化政策的原因难以为继,这会出现什么严重问题?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都可以想象出来。

有人把前三十年的人口过快增长归结于毛主席的错误口号和错误批判。我在这里倒要为他老人家讲几句公道话,在人口问题上,主要责任并不在毛主席个人。毛主席的确提出过“人多力量大”之类的口号,也的确批判过马寅初和《人口论》;但毛主席的话,并非句句都能顶一万句。因为至少毛主席没有说过一对夫妇一定要生多少个孩子,你一个不生也是可以的。

那么,人口的过快增长是怎样形成的呢?我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由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尤其是10岁以下的幼儿、少儿的死亡率。人在10岁以前身体是比较脆弱的,很容易得病,也容易夭折。挺过了这一段,长大成年的机会近乎100%,因此人口也就大幅增长了。当然,老年人的寿命延长也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当时的老龄人口并不多。

二、由于在计划经济下,主要食品和日用品是按计划凭票供应,而所谓的“计划”就是数人头。因此,多生一个小孩并不会使得经济负担增加很多,“多一个人多一双筷子”罢了。就算有困难,也可以凑合着过,因为当时的人们普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打补钉是光荣,哥哥穿过的衣服弟弟接着穿,也是常事。

三、还有一个人们不怎么提到的但却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那个年代,不仅物质贫乏,文化、娱乐生活也非常贫乏。不要说看电视、泡吧、蹦迪,有收音机的家庭也不多。于是,人们习惯于早早关灯睡觉去了......干什么呢?这还用问吗?该干嘛干嘛去。因此,那个时代的人,可以说是用一种心照不宣的方式,不太自觉地响应了毛主席的号召,也满足了自己的“娱乐”需要。加上那时的人也没有多少避孕意识和避孕措施,生少了那才是怪事。

人们常说中国人“传宗接代”的观念太强,总是想“多子多福”。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为什么多“子”就一定多“福”呢?如果“子”不孝又怎么“福”?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证明你还没有领会中国人的那种隐晦曲折得好气好笑的表达方式。“子”是怎么来的呀?这不是“福”是什么?所谓“福禄寿”,“福”可是排第一位的,足见中国人的内心对于“福”是多么的着紧。还有人说,唐诗三百首,首首是......

扯远了。我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现在的环境和条件和三四十年前大不相同了。其实即使在没有强制一胎化的70年代,由于人们的教育水平提高,与及政府的提倡和节育手段的改进,当时的城市人多数是生2个,也有只生1个的,兄弟姐妹3个以上的并不多。因此,现在即使放开生育,出生率也不会过份增长。因为50年代的人孩子都大了,不会再生;60年代的人也只会有少部分可以再生一个;70年代估计多数人会生2个,但这一拨人的数量比50、60年代少,属于比较正常的范围。

保持一个正常的世代人口更替水平,对一个民族的延续是至关重要的,否则等于自杀,而且是极端愚蠢和没有意义的自杀。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证明,要维持这样的正常人口更替,每对夫妇的平均的生育率应在2.1胎以上。80年代开始的强制一胎化政策,即使不能算是基本错误,至少也是有极大争议的。它的严重后果将在未来10~15年内暴露出来。难怪那么多高官和有钱佬纷纷把子女送出国去,不管三七二十一,逃了再说。但平民百姓怎么办?

80年代为了配合一胎化政策,开始宣传“优生优育”。生一胎就是优生?养一个就是优育?扯淡。妇女在怀第一胎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比较紧张,比较不适应,很多事情会做不好,还可能要靠打药物保胎,这对胎儿肯定有不利影响。而到了第二胎,心情就轻松多了,情况也好得多了。因此如果说“优生”的话,第二胎比第一胎“优”的机会更大。至于所谓“优育”,看看现在吧。我有些亲戚的独生子女,大的二十二三,小的十八九岁,都到了工作年龄。可是他们普遍依赖性很强,做人没有志气,做事没有恒心,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工作拈轻怕重,吃父母也不脸红。他们与人相处的能力也很差,自我中心,自我封闭,整天把自己困在房间里,沉迷于网络游戏之类的虚幻世界。如果这就是中国的后生,我实在不敢想象将来。也许不是全部的后生都是这个样子,也许他们经过一番磕磕碰碰后也会转变,但这种代价太大了,而且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一个过分受宠爱的、缺乏正常兄弟姐妹关系的畸形环境下的所谓“优育”,完全靠不住,劣品率极高。其实,兄弟姐妹间的争吵、打架,也是人与人的一种交往方式。小孩们正是要在这样的吵吵闹闹中学会与人沟通,理解他人,认识世界和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并培养自己的勇气和胆量。

现在的强制一胎化政策,不仅不公平,而且不人道。有钱人可以罚着生,没钱的就没办法;一对夫妇如果千亲万苦养了一个孩子,却中途夭折,那将是对他们毁灭性的打击。去年就有一个强坛网友的初中小孩不幸轻生了,大家都记得,这个网友是多么的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至于一胎化所带来的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就更不用说了。要知道,重男轻女这种观点固然不对,但却仍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这样的事实只能慢慢去改变,急不来。而一个政策只能是因势利导,而不是迫使人们行险着,歪着,适得其反。

有人又会担心,现在的教育、医疗这么贵,生多了养得起吗?这大可不必过虑。我问:你相信政府吗?如果你说相信,那么政府到时候就会提供足够的福利性教育、医疗,或者给低收入者生育补助。如果你说不相信,那么我再问:你相信市场吗?到时市场自然会提供低收费的教育、医疗给你选择。如果你也不相信市场,那么,你相信自己吗?到时你就能赚到足够的钱,支付这些学费和医疗费。如果政府、市场、自己你都不相信,那不生就是了嘛,没有人强迫你呀。

其实,正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太矜贵太懦弱(对外人懦弱,对父母凶)了,才使得一些教育、医疗机构有恃无恐,砍你没商量。要说咱当年,敢这么搞,还不知道谁砍谁呢?!

本来我是不想再发一些“应怎么办”这样的贴子了。去年我也发过关于个税改革的文章,还被强坛加了星。很多网友也谈过类似问题,网上讨论很热烈,时间也很长。结果怎样?仅仅是起征点提了那么800元,更重要的税率计算和税率调整一动也没动。不说也罢......

不过,我现在认为人口问题是中国的头等大事,所以再借一次宝地发一发。如果政府没有相关的权力,全国人大今年3月就必须立法,立即停止任何强制一胎化政策,至少可以生2胎,生3胎的条件也要放宽,并最迟在2010年前取消任何限制生育的政策和措施。注意,这样不是说限制生育还有什么道理,而是给政府和人们一个适应期。这样才能勉强在2025~2030年,使适龄的劳动力人口达到所需的最低数量。现在已经很晚了,刻不容缓。再晚就完全来不及了,这个国家不堪设想,这个民族没有未来。

另外,几个月前我在谈医疗改革问题时,曾经提出过成立全国性的病患者协会,以便更好地协助病患者和监督医疗机构。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动静。在此也再呼吁一次,鉴于教育和医疗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仅有一般消费者协会是不够的,必须成立专门的、全国性的病患者协会和学生/家长协会。这两个协会应由民间自行选举和组织,不能官办,以防止办成官僚机构,浪费资源没有收效。但政府必须提供必要资助,并由人大立法赋予其相应的监察权力。这个事情比较简单,完全可以在今年3月份人大开会时讨论通过并实行,否则光说不练,我看不到政府改善教育、医疗,增加人民的福利和权利的诚意和行动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6 22:50:00
t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8 10:19:00
强烈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0 12:23:00

简单的肯定与否定都不科学,求是的态度就是拿出相应的数据或理论来说明问题。按照国家发展计划纲要计划的是让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两个标准,一是现有的资源总量,二是对提高生活标准的预期资源需求)这就要从人口的增长曲线、老年人口最大值时、两条曲线的上凸区间分析……实实在在说,我没有认真测算,只是认为有必要考虑长远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0 20:25:00
搞不是很清楚,看起来有点道理,顶一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1 18:27:00

不能同意,人多了挤公交车很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