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和一个伙伴做生意赚钱,彼此都离不开对方的协助,并且假设你俩的贡献相等。并且重要的是你们两个人只会合作这么一次。
但眼看赚的钱就要到手了,他却无情的背叛了你,利用自己手中的分配权,只分给了你所赚总钱数的x%,这相对于他所得到的1-x%而言,简直太不公平了!于是你决定要惩罚他而退出合作,这下谁都赚不到一分钱了。
实际上你是用自己的x%作为了惩罚对方这种不公平行为的成本,看到贪心的他最后一分钱都没捞到,会有种满足感?
那么,需要你告诉我们的是,你所愿意接受的x%的值到底是多少?这取决于你对公平感的关注程度和评价。请尽量把自己放到那种境况中仔细考虑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 19:57:29编辑过]
距结束还有: 2754 天10 小时45 分钟
1.当然是大于等于50%才算公平!
2.我觉得40%-50%就可以接受了,毕竟人机手握分配大权嘛。
3.我得至少得到30%。
4.我的底线是20%。
5.我觉得聊胜于无,10%-20%就行,有总比没有强。
6.我从不试图惩罚他,毕竟是放弃自己的钱,所以我会接受任何数额,即使是低于10%。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除了以上比例之外,还要看以下两方面的情况:
1、这笔钱的总金额是多少,如果是十元,我愿意损失30%惩罚对方,如果是100万元,我可能连10%都不愿意放弃。
2、我现在缺不缺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6 15:39:48编辑过]
楼主的关于开设经济学实验室的建议很好啊!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是很有前景的。
我认为人不仅仅是理性计算的动物,在一定程度上,人的感性在此类决策中会起重要的影响,“人活一口气”!
另外,也许两败俱伤的结局对两个合作者来说都不是最优的决策,但对社会来说这却是比较好的结果!这关系到社会风气的问题,社会诚信度的问题,况且,我的行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并不是目前的利润而是向社会传达了一定的信息——这个合作者不诚信,而这虽然在我而言没有什么利润,但却给对方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对我而言这是一种更大的快感。
楼上的理解值得赞许。
Social Preference是考虑这个问题得一个方向,但这里,我们谈的是positive的问题,而非normative的问题。
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来想一想微观层面上,个体的决策动机到底是如何的。
我首先考虑该伙伴与我的个人关系,关系之前较好且他急需积累资金或有远大抱负等,我不会和他计较眼前的利润分成的.
若是关系一般,我对此决策的机会成本不高的话.我会要求正好等于1/2利润,这是很公道的,我相信对方会接受.如对方反对,我只好放弃与之合作.在此决策中,我认为替代决策和个人经济行为的公平标准起主导作用.
若我的资金很紧缺,我对所赚总钱数的x%的需求很高,大于对他惩罚所带来得效用,我会放弃惩罚,无奈地接受结果.此时,带来得x%要大于对他惩罚所带来得效用.
这是个实验经济学里的经典实验,我的选择是第一个:50%。
这和行为经济学有很大的关联,每个人的选择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分析出个选项的选择者在做选择时的影响因素,比如经验、教育经历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做选择时的情绪、周围的环境等等。
比如选择第一个的人可能有这样一些人:
1、对不平等分配非常反感的人。这里包括必然选择者和偶然选择者:前者是由于价值观等因素造成了选择的必然性,后者是由于受到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很生气的状态下,使选择只是偶然选择。
2、非理性者。并非仅仅只愚顿之人。
x%到底等于多少还应该取决于,在博弈开始的时候我投入了多少成本。x%是惩罚对方的机会成本,而初期的投入就是显性成本了。
当两者之和非常大,超过了我的承受能力,你说我能怎么办?忍气吞声地拿走对方给我的部分,退出博弈。
之后在业内公告前合作伙伴的侵占行为,坏其声誉,提高其边际资本成本。
实验设计得不够严谨,但我还是按我的直觉投票了。
惩罚别人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
有比没有强!管他多少。
首先,说一下楼上的那个“实验”。其实楼主的这个调查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分配的总量,也就是那个1的单位会严重影响实验参与者的决策。比如说面对10元和10亿元,同一个实验对象可能会做出截然相反的决策。这个“最后通谍”实验,南开大学泽尔腾实验室曾经组织在南开、川大等中国高校以真实的货币支付进行过,当时分的是20元。结果中国学生却表现出了与正常推理相悖的倾向,最突出的就是很多学生拒绝接受对方给出的高于50%的出价,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1)不公平;(2)可能会存在某些不安全的因素,比如说对方的欺诈等等。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发现。然而,如果把实验中的20元改成20万元,我想很多中国学生很有可能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了。但是如庞大的实验经费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其次,关于楼主所提的组建经济学实验室的建议,我个人是非常赞同和支持的。但是具体到执行层面,我建议还是要多与目前国内已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实验室咨询或者请教一下,比如说南开,上海交大和浙大都已经建立起了实验室,并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
P.S. I am a member of Selten Lab in Nankai Uni.
谢谢楼上的回复,我想交流经验是一定的,只是目前,工作的中心还没能够转移到这里来。
关于你提出的参照点效应,请看本贴的第三部分!
我的答案是50%。二人贡献相等,我所愿意接受的当然是50%。投票答案中缺少此项选择,望添加上才是。50%应该是一重要的选项。
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个人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总赚的钱多少。如果总的钱比较少,如在10万以下,则我认为我的不公平感占据优势,从而会放弃分配的利润,选择去惩罚他;如果总的钱比较多如100万以上,则我认为所得心在优势,从而会选择忍耐,放弃报复,接受他的利润分配(一般他不会太过分,这涉及到我与他之间的博弈,他在决定分配我多少钱的时候也会考虑我会多大程度上接受这个分配并保证不选择报复,还要使得自己的所得最大化)。
我自己目前财富已经拥有情况,如果我已经是百万富翁了,这可能会增强我报复的心。
周围人对这个事件的看法,特别自己亲近的人,有时自己亲近的人的看法,会影响我面对这个情况是选择忍耐还是选择报复。
楼上分析的不错,只是这个实验的主旨是故意让两人处在一强一弱的境地,进而才能看出一些问题。
现实中其实也不乏有这种情况,第三方等等手段也并非总是有效。
可是说出来的真实的想法是真实的吗?
也许人们并不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
建议版主先屏蔽住投票结果,在投完票后再显示,这样规范些,因为如果开始能看到其他人投票情况的话,就进入了凯恩斯所说的“选美场景”,每个人都挖空心思想别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从而修改自己的决策,即行为金融中的羊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