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49 3
2006-01-04

阶级性是经济学的根本属性,还是制约经济学发展的桎梏?

琼罗宾逊说过阶级性是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属性,但是站在某个阶级立场上说话,看问题,就会造成片面性,局限性。难道这是一个两难冲突。经济学只有摆脱了阶级性才能真正快速发展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4 21:20:00
是制约经济学发展的桎梏,琼.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新剑桥学派又称“凯恩斯左派”,新剑桥学派带有阶级性是必然的。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一般都是在学术分析的时候一般都是采取中立的态度,一旦经济学纠缠与阶级立场的话,有时很难对如何分析经济问题,解决经济问题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现在经济学趋向于实证分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缺乏实证分析专门纠缠于阶级论证的经济学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4 23:05:00

这有个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的区分,前者排斥价值判断(这就涉及到阶级性),只客观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预期经济行为的后果;后者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以此为依据评价经济现象并制定相应政策。经济学与人们的利益太密切了,得益格局的决定有强烈的价值判断色彩,所以经济学超脱价值断,不涉及道德的观点难以接受,但客观经济规律又不受道德的影响而独自起作用,因此,重要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在什么情况下要有人类关怀,这样经济学才不会陷入经济误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5 22:16:00
分析的不错,有人说实证分析是做大蛋糕,规范分析是如何来分的。那么谁能将两者完全清晰的分开区别呢。那个经济学家又能摆脱阶级性这个桎梏呢?比如中国土地改革问题,有些人觉得将土地私有是有效的,有些人则认为不是。如果存在多种有效的解决办法,谁又会站在广大劳动者的立场上说话。找那些对人民有益的办法呢?我还是觉得经济学摆脱不了阶级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