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可能成为首先从目前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其增长势头可能不再是前些年的两位数速度,但2010年的中国的增长速度可能会超过欧洲或西半球的任何国家。
但是,即使中国从当前的经济不景气中复苏,它也不太可能为其所有的贸易伙伴国带来同样的繁荣。这种外溢的缺乏将反映在这样的复苏其重点将放在内需的扩大上。
毫无疑问,中国目前正在遭遇全球范围内对各种各样产品需求的急剧下降。美国和欧洲的零售额的急剧下滑意味着对中国生产的产品的订单的减少。
另外,尽管人民币汇率相对于美元在过去的一年里基本保持不变,但美元相对欧元和其它货币的大幅飚升造成了人民币整体贸易加权价值的上升。这进一步抑制了中国的出口业。
由此带来的中国工厂的裁员已造成了中国国内对本国产品和服务需求的第二轮下滑,因为中国家庭开始缩减消费。100%依赖出口的小型企业被迫倒闭。数以百万计的当初离开内地农村到沿海制造业中心打工的低技能工人,被迫回到自己的村里。受益于他们打工所得而来的汇款的家庭现在也将被迫削减他们的消费。
为了让下岗的人们重新上岗并为每年加入劳动大军的数百万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中共当局决心扭转上述问题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放缓,如果不这样做,不仅会对数以百万计的失业人员的生活造成困难,而且也将威胁到政治上的稳定,而政治稳定则取决于对经济持续繁荣的预期。
政府首先推出的旨在提高总需求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方面的开支,包括公路和公共交通的建设。但更重要的战略是要改变政府的政策,而这样的改变要带来消费者消费的增长,也要带来政府消费水准的提高,如在医疗保健等直接让中国家庭受益的领域。
多年来,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已滞后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这反映了工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的下降以及储蓄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的攀升。为了提高消费支出,政府必须扭转这两个趋势。
虽然中国经济中增长最快的是私有企业,但是完全国有的企业或半国有的企业仍然是主要的雇主。中国政府可以直接影响这些企业的工资水平,从而改变整个经济体中普遍的工资水平。
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率既反映了较年轻的几代人的通常的高储蓄率,也反映了老一辈人在他们年轻时收入很少因而储蓄也很少这一事实。家庭的总储蓄率反映了储蓄者的储蓄行为和储蓄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之间的不同。由于现在的年轻的储蓄者的储蓄率很高而老年储蓄金消费者的消费率很低,因此净储蓄率是很高的。
年轻人有太多的理由需要储蓄。公共养老制度不可靠,几乎没有医疗保险可以支付昂贵的西方式的医疗服务,父母必须为孩子支付学费,几乎没法获得贷款来购买耐用消费品,而购买一套公寓房需要大笔的首付款。
温家宝总理在人大的发言中明确表示,他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刺激需求,以确保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对他做到这点,毫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