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读:1-11月新增贷款总额中,每5元中就有1元流入了房地产领域,房地产贷款占到新增贷款总额的20%以上。一旦有商业银行陷入资金或资产危机,或房地产泡沫破灭,就可能引发社会经济领域的系列问题。银行危机,就可能和房地产泡沫破灭一起,成为引发经济危机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两块多米诺骨牌。而且,银行风险和房地产风险之间,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关联性,互相制动,互相响应。已对中国房地产产生深度影响的“迪拜危机”进一步升级、蔓延,再加上希腊财政危机的火中添油,更增大了中国房地产泡沫加速破灭的可能性…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银行或需融资人民币2100亿元
12月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会议决定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2月 8日,央行网站发布公告重申,明年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公告指出,该行并不排除未来政策调整的可能性,称其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另据《中国日报》(China Daily) 12月 8日援引中国银行一位未具名高管的话报导称,政府已下令将2010年银行贷款增速控制在17%左右。今年10月底,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4.19%。依次推算,2010年的贷款增加约为今年的一半左右。另有消息称,明年的信贷规模可能依然高达8万亿元以下。
同在12月8日,也传出了一个令市场担忧的消息。《上海证券报》报道称,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日前撰文指出,目前银监会对中小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0%,对大型银行要求则为11%。尽管监管这一明确的要求比之前市场预期的13%已经低了两个百分点,但商业银行人士仍表示“这不是好事”,因这一要求会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且势必会增加银行的融资需求。而不管以何种方式融资,对市场而言均不使命好消息。经过2009年新增贷款的天量增长,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已经大幅下滑。为防范不良贷款增加带来的潜在风险,监管机构要求银行提高最低资本充足率。
有数据显示,截止9月末,在14家上市银行中的三大行中,最低的是中行,资本充足率为11.63%。中小上市银行中最低的是深发展,资本充足率只有8.6%。8月以来,市场就频传银行融资的消息。8月,招商银行宣布拟进行A股和H股配股,融资150-180亿元。9月底,浦发银行定向增发了150亿元。11月23日,兴业银行公布拟配股融资不超过180亿元。11月26日,民生银行在香港融资301.6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66亿元。
基于银监会的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10%与11%)的要求,有市场预测,在2010年底之前,银行融资需求规模将达到人民币2100亿元左右。其中,来自A股的融资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而此前,市场曾传出中行拟融资千亿的传闻,引发了A股大跌。这样,当市场再次面对总规模高达人民币2100亿元、其中A股市场也高达1300亿元人民币的银行融资规模时,该做如何反应?不排除的一种可能是,A股再次大跌,银行股不受欢迎。次前,更有消息称,银行融资需求规模或高达人民币3000亿元左右。
12月 8日,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积极影响因素大多已经被市场消化,投资者担心市场在一些公司进行IPO之后能否消化新股供应增加的影响的问题,找不到太多买进的理由,纷纷在市场近期上涨而获利后回吐,中国股市收盘走低。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盘跌1.1%,深证综合指数跌0.3%。受银行大规模融资需求消息的影响,股市持续做出了反应。
12月10日,再次暴出消息。《华尔街日报》援引“一名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中国建设银行计划在年底前发行价值人民币200亿元(合29.3亿美元)的次级债券,债券可能为15年期。因该银行之前为支持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而大幅增加贷款,目前需要补充资本。这一消息,可能使银行股再次受挫。
而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有调查显示,受惠于股市上涨及内地政府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的振兴内需计划等,今年,七成内地富裕人士的资产较去年有所增加,高于较半年前的46%,富人财富增幅也位居亚太八个地区之首位。而这些人的资金,主要投放于股市、房市及货币市场。逾7成受访者称,未来半年将在股市投资等。
如果股市因商业银行的大规模融资计划而大跌,市场信心则可能变得悲观,不但散户可能选择逃离市场,那些富人们更可能把资金从股市抽离,或取消继续在股市投资的计划。
如果是这样,则甚至可能引发系列连锁反应。
一旦银行股不受欢迎,一些商业银行不能及时融到资金,便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对中小商业银行来说,风险更大。这是因为,四季度以来,银行信贷增长额中,不少来自于中小商业银行的放贷,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在抓紧机会拼命放贷,以至于有舆论怀疑其是否还有钱用于继续放贷。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转,尤其是保障储户能正常取款,商业银行必须保持有足够的资本充足率,必须保有必要的足够头寸。否则的话,如果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够,又不能及时融到资金,那就可能容易出现问题。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必须要融到资金,才能保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放贷,才能实现中央政府继续执行适度宽松金融政策的政策。否则,就可能使整个经济体系出现连锁反应……
12月 8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政府将在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是依靠这些政策,中国经济今年比其他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更快好转。但许多分析师担心,这些政策的代价是在未来产生更多的投资浪费和不良贷款。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12月 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许多今年靠银行贷款上马的新项目,明年很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才能完工。如果收紧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项目无法完成,进而使银行不良贷款增加。
这就是说,如果商业银行不能有足够的钱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不能继续为项目提供足够的贷款,就可能因一些已经贷款的项目成为烂尾项目而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2010年继续保持相当规模的信贷增长,否则,就可能面临巨大风险,也会引发其他的一系列问题。
除需要巨额融资外,商业银行系统还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因素导致或潜伏的风险,增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系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