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2173.有限核聚变的两种形式
2009.12.11
分析化学周期表,我们会发现所有元素的原子量都是氕元素(所谓氢同位素之一)原子量的倍数,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氕原子核聚变的结果。
还有许多物质成分我们没有把它们列入元素周期表,它们以化合物的形式出现,其实也是一种核聚变,但不是融合,而是结合(聚合)。
不同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可能是不同的,融合大于聚合,重元素的融合可能大于轻元素的融合(或者相反)。
所谓热核反应是融合,其结果是产生一个新的、性质不同的、完整的原子核,我们称其为同位素,或者其它元素。
化合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化学反应,例如氧化反应和各种有机、无机化合物的存在。
目前我们所能实现的融合核聚变还非常有限,成功利用的只有热核武器。在不同的高压作用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融合核聚变,形成不同的化学元素,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化合物。除了高压,高温和高速碰撞也会产生融合核聚变,携带不同的电荷从而发生湮灭转变成其它元素的过程也是融合核聚变。目前我们能够实现的是后几种融合核聚变,难易程度恐怕也要倒过来排列。
融合核聚变有同种元素的融合核聚变,也有不同元素的融合核聚变,目前的人工新元素都属于后一种融合核聚变,看来融合核聚变并不神秘。
我一直怀疑地热主要来自融合核聚变,辅以重元素的核衰变,否则无法解释地球上千变万化的物质种类。至于地球外层大气的增温层(又称热层、电离层),我也认为主要来自融合核聚变。这样我们有了内外两种融合核聚变的条件,以地壳为界,有了不同的气体和固体元素,其不同的存在形式和结合状态产生了不同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形成了我们的家园。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寻融合核聚变的最佳方式,捎带把我最近所学和思考的问题融合在一起,解释一些基本物理问题,看来我的目的达到了。
与狭义相对论不同,我认为光速与其组成成分和通过介质、外部条件有关,最小的基本粒子可能穿透一切、循环于宇宙空间,维系从原子核到星系的相对稳定,构成所谓强力、弱力、吸引力、排斥力、电磁力的物质基础,稍大的原子和分子传播距离有限,很容易与同类物质、其他物质发生融合核聚变和化学反应,结束其行程。太空环境的高真空、超低温,与光线的扫荡分不开,也形成了光线的超导环境。这种条件下的光速,怎能与水中的光速、空气中的光速、固体中的光速完全一样呢?只有其中的最小成分可能原速前进,其余的转变为热能和其他元素、化合物,或自身的游离状态。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讲,光速才可能不变,但已经超出了可见光的范围(可见光会止步于通不过的障碍)。
光速是一种能量,有利于融合核聚变的发生,也会把原子核击得粉碎,形成核裂变。可以促成化合反应,也可以促成分解反应。所以,本文对光和光速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