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然后分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该问题“内部人”的控制方式与特点,最后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内部人控制
一、中小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述
“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指在现代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而导致了经营者控制公司,经营者的利益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得到充分反应以致牺牲了所有者利益的现象和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在大中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是相分离的,特别是在大中型国有企业,还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所有者对经营者监督不力,或难于监督,因此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较突出;对大中型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学界强调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外部监督体系的构建。而对于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一般为民营,且规模不大,因此一般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相关文献也很少。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成因
根据委托一代理理论,只要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经营者有其自身的利益,且不完全承担经营的风险,不论是在大中型企业,还是在中小企业都会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由于进行国际化经营的经理人员不一定是企业所有者本身,所以经理人员在中小企业国际化中可能违背所有者的利益而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
1.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一般认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完全掌握在中小企业主手里,不存在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问题,企业主完全控制着企业的战略运作和战术运用,因此也不可能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但是,事实上,由于中小企业主的知识的有限性,中小企业主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企业经营的全部的。在企业经营中,在中小企业主的知识空洞与薄弱环节,中小企业主必须将相应的部门交给部门经理负责。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类中小企业主,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如国际市场上存在的良好商机或同行的国际战略的成功等,即使自己毫无国际化经营知识,也存在国际化冲动和选择了国际化战略。由于国际化经营比一般的国内经营更复杂,需要更加多的专业知识,长期从事纯国内经营的中小企业主很难具有国际化经营所需要的全面的专业知识,企业主可能完全将国际化经营的主动权交给国际化经营部门的经理人员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内部的国际化经营部门的经理人员实际控制了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权。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部门的经理可能会违背企业和企业主的利益进行决策,从而产生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中,中小企业国际化部门经理是内部人,而中小企业主是这一问题中的外部人,尽管中小企业主形式上控制着中小企业的经营。
2.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般认为,如下两方面的原因综合导致大中型企业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一是内部人和外部人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作为经理的内部人比股东、债权人、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这些外部人掌握更多的信息;二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不相匹:企业剩余索取权为股东所有,而控制权在“内部人”手中。笔者认为,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也是导致中小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基本原因。
但对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还有如下重要原因:
(1)企业主国际化经营知识的严重缺乏
从理论分析,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小,中小企业主是完全能控制企业的经营的。但在实践中,由于一部分的中小企业主严重缺乏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需的专业知识,这些企业主事实上无法控制自己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因此只能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完全交给部门经理处理。在中小企业中,企业主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上是可以实现有效的监督的,但由于部分中小企业主缺乏国际化经营应有的知识,导致了企业主对企业国际化经营不能实施有效的实际监督,在相应的条件具备下,就出现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2)无外部监督
中小企业一般为私人所有,中小企业主对自己企业的经营有完全充分的自由。只要在合法的框架下,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权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实施外部监督。这和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是不同的: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存在诸多的较完善的监督国有资本运营的外部监督体系;对上市公司而言,也存在着股东用脚投票等外部监督机制。中小企业缺乏外部监督,如果中小企业主严重缺乏国际化经营知识,该部分中小企业对国际化经营的经理就无法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因此这样的中小企业就很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的控制方式和特点
1.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的控制方式
(1)人事方面
前文有述,产生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主缺乏国际化经营的知识而又存在国际化的冲动和制定了国际化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主倾向于将国际化部门中的,包括人事事务在内的一切事务交给他确信的国际化部门经理来处理。在国际部门招聘新成员时,如果应聘的新成员因为有很强的实力从而对国际化部门经理构成强有力的竞争时,该部门经理就会以各种原因说服企业主不聘用有真正业务实力的新成员,从而从总体上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小企业国际化部门经理在人事方面的实际控制将进一步加深国际化部门经理对该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控制。
(2)在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战术方面
中小企业国际部门经理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战略、战术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同时可能损害企业利益。如:在国际市场的进入和退出问题,中小企业国际化部门经理一般力主进入而不退出战略,即使退出战略更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化方式上,中小企业国际化部门经理也将偏好对自己个人有利的方式:如果国际化部门经理居于各方面的考虑不能或不愿长期出差,他将不会选择需要经常国际出差的国际化方式,即使这样的方式对企业来说是有利的。事实上,中小企业要做到成功的国际化,在战略、战术各方面都需要国际化部门经理积极努力,而由于部门经理在事实上对国际化经营的实际控制,其在履行代理职务时却总是在为自身利益做综合的考量。
2.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的特点
与大中型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不同,大中型企业的“外部人”一般不能或不积极于监控“内部人”;而中小企业主是能而且积极于监督国际化部门经理的,只不过由于中小企业主缺乏相应的国际化经营知识,中小经营主不知如何监督“内部人”。但是,中小企业主可以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绩来衡量国际化部门经理的工作优劣。所以,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具有自我弱化的特点:内部人控制得越深,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业绩将越遭,受到企业主有力干预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企业主对国际化部门业绩的评判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形势、产品的竞争力等,这种影响可能会干扰企业主对国际化部门经理的正确评判。而且,评判国际化部门经理业绩的干扰因素越多,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将越突出和持久。
四、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学界一般主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外部监督。但对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上述方案都不能实施。由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主要是由企业主自身的国际化经营知识不足导致的,因此,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我们主张从完善企业主自身的知识体系上下工夫。中小企业主要积极学习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特别是外语和国际经营环境知识。由于学习是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中小企业主也可通过聘用具有一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助理,使其独立于国际化部门,从而牵制、监督国际化部门经理,以达到消除国际化经营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目的。
作者:泉州师范学院 陈守仁 工商信息学院 吴华明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