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小时,总计602小时,第566日。
阅读《明治天皇》至70%
1894年,嘉仁进宫朝见的次数增加,表明父子之间的亲情终于生根。本年底发生的一些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1894年11月17日,嘉仁抵达广岛,打算拜见父皇(明治已于清日战争期间移居广岛)。他于次日上午10点30分出现在大本营,在和父皇简短交谈后,便一同前去参观一匹满洲马。随后,他们一道登上了天守阁,欣赏广岛全市的秀丽风光。一位内廷随从担任向导,借助于望远镜和地图向他们介绍风景名胜。稍后,天皇父子共进午餐。天皇的随行人员一直都想知道他是否喜欢这个儿子,今日见到天皇慈爱温柔,感到非常高兴,并决定禀报皇后。
在1884年政变失败之前,金玉均曾在日本生活过。在1881年第一次访日后不久,他便与福泽谕吉成为朋友。福泽谕吉大力支持在朝鲜成立开化党,并认为日本必须起到领导作用,促使朝鲜和清朝走上现代化国家的道路。然而在1885年,当意识到开化党无力控制朝鲜政府后,福泽发表了著名的《脱亚论》。在文章中,他主张与其坐等邻国实现开化,倒不如脱离它们的队伍,与西方文明国家共进退。
1894年3月,在请求日本政府协助朝鲜进行开化的希望落空后,金玉均准备动身前往上海。他的目的是会见李鸿章。在李经方(李鸿章之子)担任清朝驻日公使时,金玉均与他颇有交情,并在其回国后继续保持书信往来。金玉均希望李经方能让他会见其父——清朝最有权势的人物。他尤其希望向这位地位显赫的元老重臣提出他的计划:联合东亚三国之力,共同抵御西方列强的进一步侵略。
金玉均的被刺引发了日本民众的愤懑。他们将仇恨之情的矛头指向清朝,因为清朝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帮凶的角色。外务次长林董(1850—1913)在回忆录中写道,他确信几个月后与清朝爆发的战争,是由刺杀金玉均和清朝卷入这一罪行所引发。
朝鲜政府对东学运动严加禁止,与其说是因为它的教义,倒不如说是因为它获得了农民的普遍欢迎。他们害怕农民被煽动起来造反。
高升”号的船长和另外两名英国官员获救,但清朝船员和一千名士兵坠海溺亡。刚开始,商船被击沉惹恼了英国人,但英国国际法专家为日本辩护,称日本在战时采取的行动是妥当的,于是这一事件被搁置不议,因为这样做对英国政府是有利的。
实际上,清日战争中的大多数英雄均为出身卑微的人士。这些士兵所表现出来的迄今为止只有武士阶层才具有的英勇行为,证实了全体日本民众都具备勇敢和忠诚的德行。
丁提督的最后举动为他赢得了日本人的尊重。浮世绘画家满怀同情地对他服毒前的最后一刻进行了描绘。在水野年方的画作中,丁提督手中举着一杯毒酒,凝望着港口燃烧的船舰;在右田年英的同时期作品中,描绘了一个满脸凄楚的男士一边瘫倒在椅子上,一边读着绝笔书,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小瓶毒药。
日本民众对此次刺杀未遂的反应与对大津事件的反应有所不同,因为清朝不太可能进行报复。但是,这可能使日本因战争胜利而获得的海外声誉蒙上污点,并使李鸿章借此次事件博得西方的同情,由此为第三国插手干预战事提供了绝佳机会。
冈仓天心讽刺道,当日本沉浸于优雅和平的技艺时,外国人一贯视日本为蛮夷之邦;然而,当日本在战场上赢得胜利后,外国人却改口称日本是文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