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些所谓的优秀学生不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
2。文中的问题是很明确,实际的问题,和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社会风气有很大关系,我国前教育部副部长说,:“教育部的官员们并非不知道对错,只是他们不敢说,谁说谁倒霉,但是我不怕,我有什么说什么。”(转自联合早报。早报中国第一版 2006年1月20日)我想这话中所描述的事实可以反应从上到下的思想观念扭曲。当然了,如果我们进一步挖掘,还可以更深,更有实质性。
3。需要的改革要从上而下。国人需要以客观,自然,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人生。相对的对于“传统”,“主义”的偏执崇拜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重新考量,并作出大胆英明,坚定的决定。
4。学生的思想要独立,自由,脱离政体,社会的束缚。
个人愚见,欢迎大家继续探讨。
基本同意楼上的观点.
关键在于教育体制和社会这个大环境.科学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实践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em04][em04]
[em04][em04][em04]
[em04][em04][em04]
哎!脑子有点乱。。。
当大学里稍有点名气的教授、博导们整天忙着四处走穴、赚外快,当北大优秀毕业生只能回家卖猪肉、糖葫芦,当人才市场被发了疯的天之骄子们挤爆的时候,面包和真理孰轻孰重?
北大毕业生待业在家卖糖葫芦 老师称其给北大丢人
http://news.sina.com.cn/z/bdxzmthl/index.shtml
相对于我国极度膨胀的人口规模,教育资源的稀缺催生了人们对教育近乎扭曲的价值取向.人们给于教育本身过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相信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学校能够解决他们现在,将来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和困难,这种疯狂的对学校的崇拜,使得人们对学校的教育成果--分数,actully,the scores of their own children,过分的信任,以致大部分的父母都认为分数越高,能力越强,并在不同的父母之间相互比较这种分数的绝对量的差异,相信通过这种最直接的对比彰显父母作为对孩子最初也是最主要引导者之一的过人能力.
同时社会在缺少对人才正确评价标准的条件下通过学校教育的结果--分数来衡量他们即将任用的工作人员的能力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教育的扭曲认识.
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不了好的小学,就上不了好的中学,上不了好的中学就上不了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孩子的一辈子就算完了!"这话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家中兄弟两人,一个名牌大学就读,一个一般本科,父母就是更偏爱名牌学子.人才市场也就是认准了名牌,有的甚至打出非名牌不要的招牌,可怜那些人才市场的二等公民,苦读诗书十几载,到头来楞是找不到糊口的饭碗,只能长叹,呜呼哀哉!!!
正如三楼的那位仁兄所言:我们应以客观,自然,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教育,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别让盲目,无知掩盖了我们的眼睛,歪曲了我们的视线!!!
当大学里稍有点名气的教授、博导们整天忙着四处走穴、赚外快,当北大优秀毕业生只能回家卖猪肉、糖葫芦,当人才市场被发了疯的天之骄子们挤爆的时候,面包和真理孰轻孰重?
北大毕业生待业在家卖糖葫芦 老师称其给北大丢人
http://news.sina.com.cn/z/bdxzmthl/index.shtml
不同意此楼观点
每个人的职业倾向是其价值观的体现,在家卖糖葫芦为什么是丢脸呢,普林斯顿的博士还开出租呢!学位和职位的挂钩虽说有一定道理,但绝不是必然,最重要的还是能力
不同意此楼观点
每个人的职业倾向是其价值观的体现,在家卖糖葫芦为什么是丢脸呢,普林斯顿的博士还开出租呢!学位和职位的挂钩虽说有一定道理,但绝不是必然,最重要的还是能力
倘若是自己主动选择卖糖葫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价值观使然,不知楼上这位有没有仔细看新浪的这篇报道,文中的这位主人公恐怕从来就没想过自己会从事这一行业。
我想说我并不认为卖糖葫芦、卖猪肉就是丢脸,任何以合法劳动创造财富的劳动者都是光荣的。我只是觉得困惑,难道我们国家的大学生真的就只能靠卖猪肉、卖糖葫芦来体现自身价值了吗?难道我们的社会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实现知识经济、科教兴国的吗?
我们都是学经济学的,我们都知道什么叫资源稀缺和机会成本,也都知道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性。或许许多人都会认为北大毕业生卖糖葫芦只是他自身能力不足,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暂且不论我们现在的市场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不公平竞争等一系列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就看我们每年有多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难道就不能引起我们更深层次的反思吗?
也许我们这个社会整体缺乏一种信仰。
浮躁,功利充斥各个角落!
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更要反思我们的大环境。又有谁真正能知道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是什么呢??我们说不清楚,既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何谈建设!
呼唤............!!!!!
回想我高中毕业之后,刚上大学,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也会回答得不知所云,甚至可以说在之前的教育中,根本不会涉及到这些,也是没有什么比较实在的东西;幸运的是,念大学之后,才开始懂得追求真理,
遗憾的是,我们一开始在起点就落下来的......
也许我们这个社会整体缺乏一种信仰。
浮躁,功利充斥各个角落!
我们不但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更要反思我们的大环境。又有谁真正能知道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是什么呢??我们说不清楚,既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何谈建设!
呼唤............!!!!!
你还算好啦,都问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了,我连初三政治的 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大生产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原理 还没搞懂呢。 已经想了好几年了。。。
| 看楼主的贴让我想到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下: 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 |
看楼主的贴让我想到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下:
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
......
受教了!
看楼主的贴让我想到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下:
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
感受大同小异,我初中毕业后有机会就出国了,虽然是缺乏了吸取祖国文化的机会,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为当初的决定感到高兴。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点和教育有关的。
中考时我没有考政治,历史(文科综合),一是因为有了最低的保障(在之前被某些学校录取);二就是因为实在是不理解初三时学的政治,当时为了寻求比较准确地理解,以方便记忆(不愿意死记硬背“标准答案”),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可是最后虽然都背熟了,三个代表却又兴起了,加上中考前两个月我在家里休息,没有复习,没信心考政治,所以干脆放弃了那个科目。
顺便提一下,个人感觉三个代表完全没有新意,是“Common sense”,从本质上说还不就是为人民服务以及如何实现的粗略指示? 当时为了宣传 三个代表 肯定花费了国家不少资源。当时我到的几个城市都有大批的宣传标语,旗帜等。 党 代表人民利益等等,目的不应该是让人民知道,而是应该让人民真心的感受到。
哎,跑题了,回到正题
我不知道自己的同龄人在学习初三后半部分政治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问题。通过在国外几年的学习经验,我感觉国内的教育受政治,政府系统因素影响太重了。以至于潜移默化的强迫学生们接受一些他们自己并不理解的观念,长此以往,他们不理解,可是还要去背,要去理解,结果理解失败,可是还要去背,这个过程消除了他们客观,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对于生活的主动态度,再加上社会上一些扭曲的社会现象(比如一个官员不贪污不属于正常,反而被当成楷模加以表扬,加以宣传; 比如我一个名牌大学读完经济学硕士的朋友参加人民银行面试没有信心,因为担心有内部关系的人把亲戚,朋友和他们子女等。。都录取,从而把银行的位置都占满,据他估计自己现在被录取的可能性,可能会被一个有"后门"的中专毕业生抢走。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想,另开一个新贴子收集社会这种歪曲的现象也许是个好主意), 这些社会歪曲的现象使学生们失去了很宝贵的品质。
我觉得这正是造成楼主帖子所写的区别的主要原因。 关键就是: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客观,科学的态度,缺乏挑战不合理的意志和维持公正的信念。
如果不是更早的生活经验所至,那初三的政治课至少就是开始。
不想涉及政治,如果管理员觉得不符合论坛规定,请把您认为敏感的内容删除,至少保留我的基本想法。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想法,当然会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范围有限而不够客观,不够准确,欢迎指出讨论。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