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47 10
2009-12-30
博士后与小工:制造业强国与大国。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滚蛋~。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空皂盒自然会被吹走。

简单而深刻的故事,比较赞同楼上的评论。这个问题也不单是思维方式不同的问题,是我们国家“国富民穷”的一系列后遗症之一,归根到底是由制度性因素造成的。为什么民企不愿意投入不愿追逐长期的利润最大化转而追求短期甚至超短期的利润最大化(因此也就会产生压榨工人获取短期超额利润的强烈动机和山寨满天飞等等现象)。很可能与民企对远景预期悲观、早期民企无力投入研发等诸多因素有关(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民企更本没有力量承担巨额研究费用,我们知道有些基础性的研究需要政府先行投入的,我们的政府却只知道收税费,不会去投入!)。不过随着中国民企的逐步强大,这种状况有望改变,让我们能看到一丝曙光的是华为,作为国内的通讯设备供应巨头,其研发投入份额很高,研发转化也很快效益比较好,并且已经在世界通讯市场拥有一席之地;值得期待。华为的故事当然也同样和刚才说的两个约束有关,现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民企的融资环境经营环境都大大改善;改变了民企的预期。同时通过近30年的发育期,部分民企也有实力进行研发投入;当然这也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持续投入产生的外部效应,使得企业可以以基础研究为起点和基础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生产研究上来。



大家来看看你们有什么样的看法,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我国特有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期待大家的精彩评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31 13:06:1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1 13:32:43
[lo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 03:01:45
[url][/ur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 13:20:43
天才的小工,太有创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 16:45:18
这一类事太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