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河南的经济发展其实挺快的,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省城郑州颇为亮眼,空港经济区、米字型高铁、上合组织峰会等政策利好越来越多。
看GDP总量,河南已经仅次于粤苏鲁浙,高居全国第五,很难用落后来形容了,但是一想到河南接近一亿的人口总量,河南人可能就要沉默了。更何况,今天的河南与历史上那个金光闪闪的“中原”相比,的确差得太远。
这篇文章主要从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平原)与劳动力三个层面来聊聊河南的经济发展为什么相对落后?
01、地理位置(交通)
历史和地理常识,人类文明的兴起和繁荣都是在河流冲积平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流域。这里具备了农耕文明发展繁荣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水、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平原。
但是,这条定律放到近代或当代还适用么?
我们来看看世界主要城市群分布图:
很显然,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带基本都分布在沿海地区,美国东西海岸,南美东西海岸,中国的东部和东南沿海,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这种现状的形成源于15到17世纪欧洲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船队开辟了大量的海上贸易航线,大大加剧了东西方贸易文化的交流,随着近现代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升温,贸易对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是孤立的发展。
所以,河南地处中原腹地,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地理位置真的算好么?想想“蒙古国海军”的梗:据报道,蒙古国海军是隶属于蒙古国ZF的海军部队,是世界上少数有内陆海军的国家中规模最小的海军部队,编制只有7人……
至于铁路,大宗货物运输比起海运差的太远,国际贸易更是然并卵。当然,郑州的中欧货运专列正搞得有声有色。不过,由于国际政治与军事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中欧铁路仍然处在讲故事的阶段,这个故事让郑州吹吹牛还行,但指望它带动全省的发展,还是不切实际的。
内河航运更不用多说,中国境内的两条大河,长江仍然孤帆远影碧空尽,然而黄河每遇枯水便断流。长江托起了一条沿江城市带,重庆、武汉至今获益匪浅,至于黄河,除了孕育华夏文明,留下的记忆便是近代频频的洪灾,滚滚的泥沙黄汤以及部分河段枯水期的断流了。
02、自然环境(平原)
的确,从历史上来说,中原长期是繁华富庶之地,撇开在河南定都的朝代,即使非都城所在地,也有“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得益于平原,农耕时期的河南吃得饱穿得暖,历史上的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也是如此,但是放到工业化信息化的当代,就有如下问题:
A、农业能致富么?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么?
答案显而易见,不用多说。带动一个家庭或一个村子致富或许可以,一个省份靠农业发展到较高的经济水平几乎不可能。即使河南的农业产业化做的还不错,至少涌现了双汇、三全、思念等一些食品工业的巨头。
B、既然不能致富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工业?
这里就涉及到中央政策定位问题了,下面会有详细案例阐述。一句话,看看每次领导到河南视察什么——“确保夏粮增产增收”,我就呵呵了。
以沿海为例,除了江苏与山东,大部分沿海省份并没有大面积的平原,浙江俗称“七山二水半分田”,所以说平原地形并非当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或者说至少权重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03、政策因素
1、也许外地朋友经常听到你的河南朋友抱怨国家不给河南政策,你心里肯定说除了几个发达省份,大家不都一样没什么政策。那好的我来具体分析一下河南的政策塌陷是不是真的。
A.大中部地区:中部崛起是继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最后提出的,这个政策含金量有多少想必广大中部省份兄弟都很清楚:几乎就是一个口号。
B.还是大中部地区:直辖市北部天津和北京挨着,东部有上海,南部深圳经济特区,西部有重庆,中部什么也没有。
C.行政级别:东三省以及沿海省份基本都有副省级城市,西部西安副省级,成都副省级,中部只有一个,然而是武汉。
D.国家级新区:东南沿海不说,只说内地:甘肃兰州新区,陕西西咸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贵州贵安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可怜我们郑州新区还在被媒体拿着几年前的美国路边社消息说鬼城。
E.五大国家级重点建设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没我们什么事。
河南没有副省级,没有计划单列市,没有国家级新区,没有多少大区机构,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郑州铁路局,还被分拆了,简直呵呵,有朋友要说了,我们山西我们安徽也什么都没有啊,对啊,我承认啊,所以我有说过你们发展的很好了么?
看看下面这个表格,背景填充为黄色的几个省份山西,内蒙,安徽,江西,河南,云南,西藏,青海,宁夏。除了内蒙和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他几个在政策空白地带的省份哪个发展的好?
注:表中天津为沿海地区
2.18亿亩耕地红线,河南永远的痛。
只说个例子。
笔者大一时的校区在郑州市郊区的一所专科学校内,是的没错,我们本科学校给新生在某专科学校的校区内租了一栋教学楼,几栋宿舍楼,就那样寄生在别人校园内一年。原因是新校区没有建好,新校区没有建好的原因是几年前拿到的地说违规占用耕地被停了。我们学校持续了几年四个年级住在三个不同的校区,一个租用校区,一个老校区,一个正在建的新校区。在新校区没开建之前,几万人挤在占地二百多亩的老校区,相当一部分学生住在学校在外租的宿舍楼里,就是这种情况,即使是现在新校区基本建好了占地也只是一千五百多亩,很奢侈么?(临沂大学7000亩,南昌大学8000亩,四川大学:7050亩,华中科技大学:6780亩,中山大学和西南大学近10000亩···············)
我们学校在河南不是个案,龙子湖大学城的学校拿地普遍不太顺利,航院的学生都住进去了脚手架还没拆。
即使建好之后此事还被央视记者暗访曝光了,整个龙子湖大学城全部上镜,我校首当其冲,理由正是占用良田。
别的省份的学生要学习,河南的只要种粮食就好了,呵呵。
看到有网友提到河南虽然粮食产量高,但人口也多,基本上就够自己吃。那么给出各省份人均粮食产量(约为2010年左右的数据),需要注意的是2011年全国人均粮食消费量约为471公斤。
注:表格中最后一列为人均粮食产量,单位:公斤;数据并非最新,但趋势和相对关系仍然具有参考性。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除了前列六七个省份,剩余的省份人均产量均低于人均消费量,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尽管数据并非最新,但根据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趋势来看,中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省区粮食无法自足将是常态化,换句话说,需要靠别人养活。前几位除了地广人稀的东三省和新疆宁夏内蒙古,剩下的就是人口稠密的河南和安徽了,都是经济欠发达的难兄难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