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9971 26
2018-11-14
简单的逻辑,让你看懂货币乘数。

先用百度的货币乘数概念及相关描述。

所谓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简单地说,货币乘数是一单位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完整的货币(政策)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以上论述中,是否有点看得有点头大?
其实,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计算公式是: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这个公式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考虑滤出货币,当且仅当滤出货币为0时,该公式才是正确的。
前面的公式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这个计算公式,看得是否有些头疼?其实就是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为计算参数。

但是我们换个逻辑,前面的论述的所有重点,在这一句话上:“简单地说,货币乘数是一单位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因此,货币乘数计算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就用银行各项存款规模除以准备金规模,就一定,肯定是真实的货币乘数了。
请记住全文重点,货币乘数其实也是信用扩张倍数。严格来说,货币乘数-1,才是信用扩张倍数。
因此,用我国央行里的货币数据来计算。
我国各项存款规模176.13万亿,准备金规模23.98万亿,那么这里可以轻易得出真实的货币乘数=176.13/23.98=7.36,因此,我国间接融资导致的信用扩张倍数=6.36倍。
但是实际上,我国央行的准备金数据中,包含了央行对存款性公司也就是商行的债权,是通过MLF,逆回购等方式释放的再贷款。规模是10.93万亿,那么真实的准备金规模就是(23.98-10.93)=13.05万亿。那么176.13/13.05=13.5,社会间接融资信用扩张的倍数是12.5倍。

因此,我国真实的货币乘数,从学术和理论角度,严谨的角度来看,货币乘数是13.5,社会通过银行信贷这样的间接融资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12.5倍。

欢迎各类专家拍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1-14 17:34:51
MLF可以补充商行的准备金,但是不会增加存款规模。毕竟到期这些再贷款都必须要偿还的。至于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倒数这样简单的思考,就不要去过多想了,因为当且仅当滤出货币为0,没有现金漏损率的时候,才是对的。我们把公式中RC等于0,就明白了。继续把超准率假想为0,就更明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5 08:11:25
没这么厉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5 16:29:01
呵呵,楼主有些夸张了。
有些观点有待商榷的,例如央行通过《逆回购或是MLF》这种债务方式新增加基础货币,你在算货币乘数时,是不能把它去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5 16:38:39
另外楼主你的逻辑有一些问题。
货币供给/基础货币=最大货币乘数,它的前提确实是漏损率为0;
但当你把现钞通货去掉时,货币乘数应该是并不会变大的。因为去掉现钞通货,货币供给量也会减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1-15 16:58:30
zsl0815 发表于 2018-11-15 16:29
呵呵,楼主有些夸张了。
有些观点有待商榷的,例如央行通过《逆回购或是MLF》这种债务方式新增加基础货币, ...
需要去掉,我说明了理由,理由是央行释放MLF时,不会增加商行的存款。与社会基础货币存入银行形成准备金会增加银行存款是有显著区别的。

你可以说说为啥不能去掉的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