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申明二点:1、我这里所指的“文人”是偏狭义的概念,即专事于“语言”为或以“语言”为业的人。(“文人”从广义上理解是受过高等教育、或从事文化、教育、宣传;或单位中从事文秘、宣传这类人群)有专事“职业”的不在其内。 2、文人相斗是“文人相轻”发展的一个态势,是“相轻”的发展或外界利用“相轻”引起矛盾激化的结果。文人一旦发生争斗,其惨烈之状,较之其它行业要惨酷得多。
农民的竞争,比在收获庄稼上;工人竞争的是比在技术上;商人则比效益;学生当然以学习优劣分;文人生产的是精神产品,要比的是能否战胜其它观点,而许多理论观点在某一特定时期,又没有标准答案。过去阶级斗争时好说,说你是资产阶级,那你的语言就是资产阶级;反之亦然。现在不讲阶级了,专事或偏重“语言”的则是谁的语言“权重”则“至关重要”。但这个“权重”很难比较,于是就有代表谁的问题,代表的人越多,“权重”似乎就更大些,于是争相以大众“代言人”自居,其实你能否代表还两说呢?往往是一厢情愿的事,正如这时敲击键盘打字的我,还不是自作多情,还以为真会有人认真看。
答案这时就出来了,即为什么是道德问题呢?本来作为文人应该有自己独立且完整的人格,在“代表”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文人为了迎合某一阶层人(或某些人)的需要,扭曲了自己,不再潜心于学术,也不再尊重科学,而让其学识变成了滥用的工具,科学不再是科学,而是攻击的武器,这就是道德有沦丧。——这是科学的悲哀。
这就是奥秘。构成绵绵延续的“文人相轻”、让文人永远相互嫉妒的外部与内部根源。
自作多情,请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