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5875 25
2006-02-02
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着官官相互和文人相轻的现象,请问这种现象与社会制度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 6:53:1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2-2 10:16:00

1、文人靠话语权吃饭,所以有时会相互否定,特别是在话语权资源比较紧张时,或者在政府垄断话语权和文人生存的其他资源时更是如此。

2、文科或者广义的社会科学,通常不如自然科学那么严谨,缺乏可直接检验的工具,因此谁也难以说服谁,相轻是难免的。

3、建立一种有效的学科评价体制,特别是针对不可学科设置不同的规范,这有利于促进学科的正常发展,打击学术腐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 13:16:00
官官相护应该好理解。因为官吏阶层利益相关性较强,官官相护的机会成本较低,而有效收益却是很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 17:29:00

对二楼的一个补充

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对顺应别人的东西往往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对大家高手的批判往往会吸引大量的眼球,也就是说对别人的批评往往比顺应别人有更大的预期收益。尤其是在这种东西是建立在某一大家高手言论而不是事实的基础上时,文人的东西往往是比较主观,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要想批评一些似乎也不是很难,如此成本收益,产量难免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 17:55:00

官员之间、政府机构之间“官官相护”的潜规则。彼此互相掩护,相互利用,共同维护这一阶层的利益。这是一种制度模式下的产物。这是一件可怕的事。

文人相轻,一般情况下是同行同专业,尤其是文科为甚。其表现往往自命不凡,一是自己的偏爱与自我欣赏;二是因为存在业内竞争,有利益冲突;那种“文人相轻”的旧习。我以为这虽是陋习,但无伤大雅。有其正面作用:一是客观上起到了互相“激励”作用。二是对“文抄公”起到了抑制作用。公众利益无损,文人相轻是可以的。

由此我想到可不可以让“官员相轻”呢,试着说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2 18:02:00

我现在倒是想起怎样的制度能使“官员相轻”,迫使官员们放弃“官官相护”。公开站到前台互相“揭短”互相“指责”呢?

1、 撤消利益共同体,让他们从只对上级负责,改为对人民负责。办法是由民众选举、由民众罢免,这就是宪法赋予民众职责。也是现代政府对机构的责任要求。

2、 有专业的政府“职能”官员主动追究制度,他的义务与责任就是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他的职责,否则就是失职。以往的“官官相护”是出于官员自利,今天的互相“揭短”本质上仍然属于官员自利,但有利于公共利益这个目的。

3、 在追究官员责任方面,予以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让社会舆论、人大代表、司法主动参与参与其中,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

当官员受到的社会外部压力、受到来自民众的压力(选举的压力、社会公共舆论的压力)越大,其责任意识就越强,“官官相护”的倾向就越弱。于是“官员相轻”就有了理论上的可能。

希望经济学人都出来思考如何从经济学方面想想办法解决这“歌德巴赫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