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问巴菲特:“为什么你如此富有,别人却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得富有。”在A股市场上,有这样一位投资人,他希望他的投资也能够像巴菲特一样,让资产慢慢实现增值,他就是以价值投资著称的曹名长。从新华基金到中欧基金,曹名长始终风格鲜明。在新华基金期间,他用近9年时间创造出业绩回报高达501.94%的基金产品;在中欧基金期间,他的平均年化回报率也超过15%,曹名长也因此荣获“中国基金业20年最佳基金经理”称号。“我基本上只做价值投资,”曹名长说,“市场的风格时常会转换,但是我相信只要始终坚持价值投资,一定会有好回报。”
一、自称“保守型投资者”1996年,曹名长进入证券行业不久就遇上一轮大涨行情,初出茅庐的他第一次见到大起大落市场中人性的弱点。没过几年,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再起,相似的轮回在短短4年间再度上演。相似的波动、不变的人性让曹名长深深感慨。在经历两轮牛熊之后,他认识到,市场的涨跌被群体情绪所左右。行情的起落浮沉、人性的贪婪恐惧难以预料,而在变化莫测的市场间只有一样东西有着确定性的价值,那就是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增长。
在担任股票研究员和基金经理之前,曹名长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债券研究员。这段经历造就了他“低风险偏好”的投资风格底色。巴菲特说,股票可以看成以净资产回报付息的永续债券。对于那些能够长期带来稳定回报的公司,买入公司股票相当于买入有定期回报的债券。早年间,曹名长做过不少可转债投资,因为可转债具有“攻守兼备”的特点,特别能够体现他的投资风格。
价值投资者眼中的风险和普通投资者眼中的风险是不同的。在价值投资者看来,公司的买入价格越高意味着风险越大,买入价格越低意味着风险越小。好的投资,应该具有风险越小收益越大的特点,而差的投资则相反,收益越小风险越大。
“最开始,我想做类似可转债的投资,将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随后,我在这条路上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风险偏好较低的保守型投资逻辑。”曹名长说。作为一名典型的价值投资者,曹名长喜欢稳健增长而又相对便宜的企业,偏爱消费类行业,希望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而不是仅仅依靠市场博弈赚钱。
假设有一个投资标的的业绩在一年内上涨了30%,而估值提升了100%。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件大好事,但这会让曹名长感到“不舒适”。曹名长说:“如果个股的估值上涨远高于业绩增长,对投资来说是危险的。也许能从中赚到更多的钱,但这些多赚的钱却是需要引起警惕的。”如果该公司明年的业绩能够很快增长以消化估值的涨幅,那还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业绩的增长赶不上估值提升的速度,那么这个股票的价格波动就可能大幅提升。所以,当个股的估值出现大幅提升时,他就必须判断估值提升的幅度是否过大,该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是否能够匹配高估值。总体来说,当个股的估值过高时,我就会去寻找替代性的标的。”
在曹名长的投资中,他很少买高估值的公司。曹名长说:“我的投资方法相对保守。我更偏爱那些估值低而业绩增长稳定的公司。这些公司的业绩增速可能没有高成长性的公司的业绩增速高,但是价格往往很便宜。”曹名长认为,从过往投资经验来看,自己在熊市中或许可以带给投资者相对稳健的回报,但是在极端牛市中,他可能就跑不赢那些“牛市选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