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根据中债登与上清所最新公布的2018年11月份债券托管数据,境外机构11月份单月共减持人民币债券333亿元。分券种来看,境外机构11月份单月共减持利率债173亿元,其中减持国债186亿元,增持政金债13亿元;减持同业存单115亿元。
核心观点:
外资动向对于债市的显著影响逐步得到市场的关注与认可。境外机构时隔20个月之后再度减持人民币国债,国债市场境外占比也因此环比下降0.17个百分点至7.96%,根据我们的静态模型估算,11月单月外资因素可能边际抬高长端利率1bp。如果未来这一减持情况延续,外资可能成为未来半年债市的一个风险因素。综合考虑结构性因素的支撑(BBGA自明年4月开始纳入人民币利率债、境外央行类机构继续配置人民币资产)以及周期性因素的负面拖累(利差收窄、汇率贬值),我们按照悲观/中性/乐观情形对未来半年外资买债的情形进行估算,相应的月均增减持幅度为-200/+200/+500亿元,2019年年中国债市场境外占比将分别达到6.29%/8.20%/9.63%。由此推断,在中性情形下,外资因素对长端利率的压低作用接近于0;而在悲观情形之下,外资减持国债将导致我国长端利率抬升10个bp,这一冲击不容小觑。
境外机构11月份减持人民币债券333亿元,目前已连续2个月减持人民币债券。时隔20个月之后,国债也受到了境外机构的净减持,11月减持幅度为186亿元,其中可能不乏获利了结的影响,此外境外机构小幅增持政金债13亿元。除境外机构之外,商业银行、基金、保险、券商等机构11月份均对利率债进行了不同程度增持。境外机构11月进一步减持同业存单115亿元。11月末境外机构在我国国债市场中的占比下降至7.96%,一年多之后再度出现下降,在我国债券市场整体之中的境外占比进一步下降至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