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3945 10
2010-01-12
某个居民住宅小区需要建一个休闲场所(比如小型娱乐公园等),所需费用由小区业主自愿捐款来筹措(假设没有别的资金来源),建成的设施对小区中的每一位业主都是免费开放的(具有局部“公共物品”的性质)。为简化分析,我们假设小区总共有1000个居民,要求每个人捐款100元。捐款的人越多,休闲场所就会建得更大更好,每个人日后受益越多。再假设,如果有N个人捐款的话
,那么这个住宅小区中的每个居民无论捐款与否,日后都可获得价值相当
“N的平方”元(捐款者人数的平方)的利益
1)如果一开始没有人主动捐款,而你是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并且你有能力劝说一些人来捐款,那么你至少要动员多少人捐款,才能使其他人也有积极性主动参与捐款?为什么?


2)请结合问题1的结果讨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经济或社会现象,因为已经参与的人数越多,因而追随者越踊跃?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感觉类似迪克塞-奥尔森模型。我的想法是,在已有N个捐款者的情况下,对于一个未捐款者来说,如果选择捐款,得到的收益是“N+1的平方-100”;如果选择不捐款,得到的收益是“N的平方”。所以,要使其捐款,需满足“N+1的平方-100”大于“N的平方”,也就是说至少动员50人捐款才达到目的。这个思路对么?


第二问,暂时没想到太合适的例子,哪位能举一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2 01:55:42
我觉得第一问的思路是对的。
第二问的话,似乎可以用网络效应的例子,但也不太贴切……没有好的想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 07:09:13
1# 布里丹的驴
我也觉得第一题是这么解, 但是题目给的那个1000个居民总觉得不这么简单, 想了半天,跟居民人数也没关系。不晓得有没什么新的思路
第二题 我觉得网络应该算吧, 具体点比如是否使用MSN, 现在使用MSN的人少, 但是当使用人数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人们也会开始越来越主动的使用MSN.  还有联通和移动的号的选择,因为联通和移动两个网络之间发送短信的价格比网内的贵一些,我身边有些同学换联通的号的时候,就用考虑身边用联通的人数。再比如,股票吧,不知道这个例子对不对,反正一个股票买的人越多,买方越强,人们就越有理由相信股票几个会上升,因此购买该股票的意愿也越强烈。

  还有这题是已知有这么多人已经捐款, 但是如果这个人数不是已知的, 而你可以谎称这个数字的话,情况应该不一样吧。换句话说,你完全没有劝说任何人参与,而只是谎称有N个人参与,这种情况现实中好像更加常见。 当然就不能像这个题这样假设了,我觉得涉及到一个每个人预期有多少人参与的问题,是个博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 17:15:54
模型啊模型,根本就不符合客观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5 16:46:32
“说服捐款的人数”和“其他人也有积极性主动参与捐款的人数”存在???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8:09:42
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各自边际成本之和等于边际收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