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资本异论》(为了切题,小节的顺序变换了一下)
11-3,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在于推翻了旧体制。
但是,革命的列车应该在适当的地方停下来
工人阶级受到剥削的根本原因是谈判劳动力价格时所处的地位和资本拥有者
不平等。
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和资本的交换关系。在谈判交换比
例时,不平等的谈判地位将损害弱势方的利益。
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薄弱,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
难以取得成功,这时,推翻旧体系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就成为他们摆脱剥削的唯
一途径。因此,发生在旧俄国和旧中国等地的无产阶级革命,都具有积极的历史
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高度集中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
实现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改变落后挨打的地位,对于一个民族的解放和发
展,也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
但是,革命的列车应该在适当的地方停下来,否则就会偏离革命本来的目
标,甚至走向反面,给人民带来灾难。
11-2,极左思想的根源——剩余价值理论
半个世纪以来,极左思想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
难。而极左思想的根源就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以科学理论的形式论证了资本的利润完全来自对劳动者的剥
削,因此,无产阶级只有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才能够彻底摆脱剥削。
但是,消灭资产阶级的斗争,在纯朴的阶级感情的推动下,演变成了消灭资
产阶级思想、消灭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由于“资产阶级思想”、“非无产阶
级思想”均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这些斗争逐渐发展成消灭异己思想和异己者的
斗争,最终发展到消灭思想、消灭思想者的地步。
思想领域的灾难,必然会引起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全面灾难。人民大众
为了自身的解放而坚决支持和积极参加的斗争,最后发展成损害自己根本利益的
灾难,这就是“阶级斗争”的悲剧。
本书从最简单的两人交换开始分析,证明商品交换并不遵循劳动价值相等的
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资本利润存在多种非剥削来源,因此剩余价值理论
不能成立。
本书并不否认存在剥削现象,但是论证了劳动和资本的结合,对普通劳动者
也是有利的。笔者认为,把剥削现象夸大到无所不在、夸大到“资本等于剥削”
的程度,最终损害的是普通劳动大众的根本利益。
11-4,《资本论》的价值:保持了人类思想天平的平衡
《资本论》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存在问题,但是并不妨碍它作为一种思想仍然
有自己的价值。
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人类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当所有重要的经济
学家都站在资本一侧为资本辩护的时候,人类思想的天平就发生了倾斜,这不仅
不利于普通劳动者,最终也是不利于资本拥有者的。
马克思则站在劳动者一侧为他们呐喊、为弱势阶级伸张正义。他那些分量可
观的巨著使人类的思想天平趋向于恢复平衡。
人类发展必须兼顾效率和公正。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公正必将使人类走上歧
途。马克思大声呼吁公正,对于避免人类走上歧途起了重要的作用。说《资本
论》拯救了资本主义,可能有失绝对,但不会毫无道理。
另一方面,只讲公正而忽视效率,不仅会失去效率、最终也会失去公正,因
此也是一条歧途。
只有正确地认识了马克思的思想的地位和价值,我们才能正确地对待马克
思,正确地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8 17:50:1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