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提到过,简单讲,个人认为的效用只是相对于个人的而不一定代表社会或曰
诗客语的众数的。
比如,你不论多口渴或不口渴,1瓶汽水1元买1瓶就得交1元。
为什么1瓶汽水1元,这是由汽水的价值决定的。(这个价值,不但反映了生产情况,也反映出了社会平均需求即社会效用的情况。)
也可以这么分析:你之所以特别口渴,一定是在该喝水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喝水。
假设,你像其他人一样在一天中分三个时段要各喝1瓶水。结果,你到了晚上还一直没有喝水,此时当然很口渴。要是这时才喝水,你最多也不过就喝3瓶。这与一天分三个时段共喝3瓶的结果是一样的,因此每瓶收你的钱即不会多也不会少。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69508
在这个回帖中,提到了“众数”二字。为什么在“众数”二字前加上了“诗客语的”几个字,正是感觉有人在别处已经把此与“平均”的意思相混了。因此我也用着再费力打引号,愿意按平均理解也不妨。
至于平均数,显然加权平均要比算术平均精确得多。这样在计算误差时,也可直接标准差(也叫均方差)。
标准差是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的测量标准: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例如,两组数的集合 {0, 5, 9, 14} 和 {5, 6, 8, 9} 其平均值都是 7 ,但第二个集合具有较小的标准差。
只有标准差足够小,小到只有加权平均数的千分之几、万分之几时,才可以说某事“基本相同”(在误差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