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12 0
2010-01-13

铁道部的这一举措到底是履行民意还是另有图谋呢?它到底是真诚的面对广大旅客,还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呢?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但凡要被撤销的部委,若想不被撤销,都需要作出一定的业绩,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铁道部虽然在本届政府内被撤销的压力已经不大,但每逢春运,遭遇的舆论压力却是逐年增加,铁道部的领导在背负“处分”的情况下,今年更应该用一些顺应民意的行为来冲淡人们的指责,提升自身的。那么这在这种时机下,及时抛出议题,从传播学角度而言,是比较好的议程设置和转移话题的方式。但是当这种即时的、短期利益驱使下的策略抛出的时候,那种真诚的本意是否已经荡然无存了呢?
第二,如果是带着真诚来做实名制工作,为何不在元旦之前的淡季先在这些地方试行,好让当地的机构和员工及早适应实名制的新操作程序,同时能够在乘客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检验机器设备的运转情况以及操作流程的合理性,训练员工的熟练程度,那样的话,如果出了什么问题,能够即时改进和调整,使工作的衔接更为顺畅。为什么到了春运的节骨眼上才匆匆抛出这个计划和这个议题呢。从新闻的角度看,在春运临近时抛出议题比在之前很长时间抛出议题起到的效果要好。因为,新闻舆论总是追随热潮,容易淡忘话题。任何新闻事件都是有一定周期性的,当受众对一个话题消费时间太久的时候,受众便会出现类似“审美疲劳”的感觉,比如,“甲流”话题,在它出现之处各个媒体相当关注,而如今虽然甲流依然没有过去,但媒体的关注率已经比较低了。试想,如果铁道部在一、两个月之前抛出这一议题的话,在今天,春运即将来临的时候,这个话题的新闻效应已经非常低了。当然铁道部毕竟不是新闻单位,可能没有这样的新闻敏感意识,他们的想法可能很直接,就是用民意的指向来规划行动,以此来减少指责,即便还没有准备好,即便员工和民众还不适应,但是,他们可以大力发挥平时口号里面的话“攻坚克难”、“不畏艰险”,在最困难的时刻,应对挑战,也可以此来考验员工对组织是否忠诚。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铁道部的诚意又大打折扣了。
第三,铁道部每年春运期间受到指责已经成为了一项惯例,几乎年年如此,那么如果不变,指责仍将继续,如果变化,就有转机的可能。这也就是在迎接挑战的同时也迎接机遇的真谛。因此,既然怎么都要受到指责,最大的失败就是指责的声音高涨一些罢了,那么这样的风险是很小的,而只要实施一个民意所指向的行为,就有可能获得肯定,就有可能降低被指责的口实,何乐而不为呢?面对不确定因素的时候,自身的变化可能并不一定是很好的学则,以不变应万变可能更好;但当面对一个几乎每年都发生的惯例的时候,自身的变化才是创造机遇的较好手段。铁道部今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聪明,他们的这一行为选择是十分“英明”的。而且,如果今年春运还和过去一样一票难求的话,他们也有了反驳民众的“铁证”和接口,因为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民众们你们看看,按照你们说的实施实名制,可是照样一票难求,照样运力紧张,而且增加了检票进站的时间,损失的是你们的利益啊。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实名制的实验成功与否,铁道部都是胜利者。成功了,可以说顺应民意,全国推广;失败了,可以以此教育人民,让人民管住他们爱指责的嘴。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铁道部作为一个行业垄断机构的总部,并不是用一番为人民服务的诚意来履行实名制,而是出于自身更大的利益考量——官方的舆论压力、铁道部的存废、甚至是背着处分的部长本人能否保住官帽。由于有了更大利益考量,因此只能损失一些暂时的垄断利益和权力寻租的好处。真诚啊真诚,哪里来的真诚;利益啊利益,一切都为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