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984 1
2010-01-13
补丁与漏洞 于兮 提供  


我本来是极喜欢奢华、艳丽的文字,这与我的生活有关。生活里的贫乏,总渴望精神上的富有,正如空洞需要补丁,这没什么可耻的。但我至今能坦白说出,是因为我不再喜欢那些繁华的慵倦;我早期以为唯美才能凸现作者才气的观点,如今也已荡然无存。   李商隐的无题曾魔幻般地吸引过我,“曾是寂廖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单纯就那种文字上的美丽,我佩服了整整五年。而五年后,待我剖开来看,才惊觉里面其实什么也没有。那点金烬,也已随时间的推移而重归灰烬。后来人说它的爱情,说它的政治,都只是牵强附会,因为他们不甘于盒子里的空荡;所谓诗人,不过是玩弄绫罗的高手。在这些美丽背后,浮华的不过是美丽本身;丝还是丝,缕还是缕,遍身罗绮是皇帝的新装。   再看散文,《古代散文》里推荐的也多是喧嚣的东西,中国文人对自然的崇敬向来是夸大其辞的,真一接触,便总是联想到切身上去。比如《登楼赋》,辽远开阔的苍凉背景,一登上楼去,就成了仕途失意的牢骚之作;比如《岳阳楼记》,宏伟壮丽的风景画轴,一铺开来,便露出阿谀奉承的造作。所以山水也未必能静止一个人的心绪,像王维那样,像陶潜那样,大师毕竟是少之又少。同是山水之作,有些是纯粹的追求,有些是媚俗的向往,还有一些,是荣华过后的小憩。这些人小憩醒来,是依旧要回到熙熙尘世中去的。   其实并非否定尘世,尘世同样有情感,父子,夫妻,手足,质朴而自然。古希腊思想家马吉斯.柯利尼说:一般人由世界隐遁到郊外、海滨、深山中,然而,你时常有力量在自己里面退隐。中国古圣先贤也不遑多让,古语有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巨隐隐于心”--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是把“隐”归结到了一个人的内心。关于内心,我较喜欢丰子恺《静观人生》里的说法,人的心都有包皮,有的心用纱布,有的心用纸;有的心用铁皮,甚至用到八重九重,那是无论如何摸不出,不会破,那真的赤色的心的玲珑的姿态,也是无论如何不会显露了。   以一颗显露的心还是不显露的心去看世界,折射出的世界自然各各有异,正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每部作品都是一面镜子,包括作者本人,从镜前经过的人,都能得到影像。关健在于镜子的保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优美,比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来,无论意境,还是情境,都要胜出许多。文字如心一样,一旦剔除喧嚣的包皮,便能露出作者的情怀。   处江湖之远,居庙堂之高,都不必力图说明什么,或竭力掩饰什么,仅仅只需显露对身处这个江湖或庙堂的爱恨与恩怨。登山而羡水,临水而慕山,做官的人便“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也未妨不可。只是这个世界上需要些内心向真的文字,来给人一份天然的洁净;怕只怕习惯在空洞上打补丁的人,炫耀补丁时就忘记了深处的漏洞,因为这个漏洞,便是你日常中的为人。正如娜夜在《或亲爱的补丁》中写道:“像一块补丁 / 炫耀在一个漏洞上 / 一块比漏洞更危险的补丁”   ……而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不是我们的肉体跪在自己的灵魂面前时,疼痛的裙裾,想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3 23:36:03
经典深刻……回味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