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4491 6
2010-01-14

博弈才是“道德”的灵魂



        道德问题涉及到很多相关的问题,比如道德与人性,道德与政治,道德与生存。这个问题太庞大了,所以,一时我也难以从整个宏观的角度去剖析,我就社会上某一个问题进行说明,然后得出我的观点吧。

       前段时间,在寝室和一位室友就关于卖淫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我的观点是,卖淫是以性资源作为手段交易金钱的败德行为,从道德操守上来看完全脱离了人作为“人”应该具有的起码自重,我的根据是很多卖淫的人群,完全有自食其力的劳动能力,而他们却好逸恶劳,幻想不劳而获。而我室友的观点是,有些卖淫之人,他们为生活所迫,才发生逼良为娼的,他们连最起码的自我尊严都没有,为什么还去从道德上糟蹋她们呢?相反,如果这样我们连最起码的善良本性都没有了。最后,我们谁也没有说服谁。

        现在反思一下,我又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了。先从一个例子说起吧。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名字叫史蒂芬。史蒂芬特别受宠,因为每次客人来的时候,他都会很亲密地和他们玩耍,表现的特别热情。他不仅热情,而且每一次有陌生人来门口的时候,他都会严正以待,准备以最大的肺活量来通知我们有生人来了;不仅如此还会在“坏人”破门而入”的时候“挺身而出”。等到这只小狗长大成年之后,我们想品尝一下鲜嫩的狗肉,所以就把它给崽了。死的时候,史蒂芬一点没有逃避的意思,虽然有机会逃跑,但是还是留下了让我们给杀了。从人类道德角度考虑,史蒂芬善良,忠诚,行为非常高尚!可是,如果我们从小的时候就暴力对待史蒂芬,那么有一天他会沦为一只野狗,它就会捕猎家禽,或者直接盗取百姓家里储存的食物。于是,从人类道德眼光看来,他就是一只道德败坏的畜生,善良的人可能会把它赶跑,严厉的人会直接把它给捕杀了。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道德原本就不是我们理想世界中的“道德”,而是一种客观现象,即道德在其本质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并不是,人类天生就有这个概念。于是乎,就有很多人,因此而得出所谓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的论断,我觉得很好笑。

        那么既然道德的产生是由于利益的相互依赖,那为什么会有人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满足对方的利益呢?既然对方事先并没有给予报酬,为什么自己还会去做出牺牲呢?这个很好解释,那就是事前的付出在事后会有“利益”的回报。比如,见义勇为,为什么有大学生主动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他人性命呢?为什么在公交车上会出现正常人给老弱病残的人群让座?这些人群,一开始的时候,难道说他们没有收到“道德红利”?其实,道理不言而喻。一个有礼貌的人,也希望别人有礼貌,一个尊老爱幼的人,也渴望别人尊老爱幼,我的根据是一个礼貌之人如果在一个其他人群全部是粗鲁之人的圈子时,他会一直礼貌下去吗?博弈论告诉我们,不会。其他现象均可依据博弈论来解释。

        但是,是不是说在我们认识清楚道德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利益关系时,我们就可以仅凭利益最大化去胡作非为呢?当然不行,因为现实生活中,由于利益博弈最终产生了道德规则。在解释我的根据时,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机会主义者。机会主义者是指在实践活动中为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可以不择手段破坏规则的人。在利益博弈中,如果没有规则,有些人会成为机会主义者。所以,必须由一个规则去惩罚那些仅靠有限博弈无法制约的人。于是,我们的真正的“道德”变产生了。

        另外,我和一个同学关于道德行为中最难解释的“见义勇为”现象进行讨论发现,博弈论成立的条件是理性人假设。然而,我们刚才谈论了这么多,有一个忽略了。动物界有没有“本能”,即,动物(排除人类)有没有思维能力,他们能不能考虑利益问题。如果,动物有本能,那么人这种动物也肯定会有本能。那么,很多道德问题便可以用这个“本能”理论来解释了。可是,这个问题,我们讨论到这里就终结了,因为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还没有给出一个客观的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4 12:24:12
有理@, 人潮熙熙,皆为利来,人潮攘攘,皆为利往。
看明白了反而更无趣了。
有趣的人太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2:44:31
难得糊涂,看的太明白了我觉得生活就没有乐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4 15:30:40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2:41:02
适当的装傻 生活就可以更加快乐了! 何乐而不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21:34:42
好名趋利只是一定社会环境中产物。也有例外,这些例外恰恰是人类得以继续的本能动力。
例外的故事是:在家庭共产主义小社会中,施行的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家庭中能够实现的这种社会行为方式,在家族中、在社会团体中、甚至在企业中为什么就不能实现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