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hukovasky
一点拙见,在此抛砖引玉
大量生产方式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为精益生产方式,大量生产方式源自福特而精益生产方式源自丰田,这两种方式分别代表了人类制造业的两个时代。我们区分一下两者的立足点,并结合当下的环境,不难得出楼主需要的答案
大量生产模式的立足点在于通过扩张产能,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即规模经济,来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而精益生产方式的立足点在于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大量生产方式的两个重大的弱点,其一,库存
高库存是大量生产方式的特征之一。由于设备运行的不稳定、工序安排的不合理、较高的废品率和生产的不均衡等原因,常常出现供货不及时的现象,库存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缓冲剂”。
然而
1)库存提高了经营的成本
库存是积压的资金,并以物的形式存在,因而是无息资金。它不仅没有增加产出,反而造成许多费用,并损失了货币资金的利息收入,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
2)库存掩盖了企业的问题
传统的管理思想把库存看作是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当生产发生问题时,总可以用库存来缓解,库存越高,问题越容易得到解决。因此,高库存成为大批量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超量超前生产被看作是高效率的表现。精益生产的思想认为,恰恰是因为库存的存在,掩盖了企业中的问题,使企业意识不到改进的需要,阻碍了经营成果的改善。
其二,僵化
臃肿的机构使得企业难以自如的应对动态的市场环境,大量克隆的生产线使得企业面对多元化需求颇为力不从心。这一问题使得大量生产方式在面对现在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需求的买方市场尤为乏力。同时,不可预知的消费者偏好也使得这种方式无处发力。
我拜读过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虽然书中着重于对
互联网以及娱乐媒体产业的描述,但我认为,其对传统工业也有着借鉴意义。消费者不会满足于大批量制造的产物,而会越来越痴迷于个性化与量身定做。窃认为,Dell的成功或许可以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