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可道价值 一 商品的三个因素:使用价值、价值和可道价值 商品的物的内容是使用价值,社会的内容是交换价值或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通俗的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美价廉”。“物美”就是对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价廉”就是对商品的价值而言。这是从科学(经济科学)的角度发现的商品的“规律”。这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要从哲学的角度显现商品不被人所知的一面,道说商品的“大道”。所以我们所道说的是商品的“可道价值”。 何谓可道价值? 如果我们只是正面研究商品的规律性和规定性,我们就不会觉察商品大道的蛛丝马迹,一旦我们发现商品本身的规律性和规定性一下子有所缺失,或者说不副存在,我们就突然地领悟到(禅宗所谓“顿悟”)有一种力量不是冥冥之中存在吗?例如:商品一旦卖不出去,或商品一旦购买不到,商品尽管放在那里,却已然不是商品了,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如果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计算不到位,商品就白白浪费了。所以说,并不是我们的商品按照经济学的“规律”成其为商品,他随时都可能脱离这个轨道,是因为有商品经济“大道”才使商品成为商品本身。当我们在研究和把握经济学的规律的时候,实际上是把大道抛到脑后去了,完全的遗忘了。当经济按照经济规律顺利前行的时候,我们看不到大道的一点影子,但是,如果经济突然从经济规律上脱轨,我们就会一下子明白,原来在经济学规律的背后还有一个大道的背景的存在,是他支配着商品到底能否成为商品本身。 这就是商品几千年来隐而不显的一个属性,这个属性之特别就在于,他不是商品派生的任何属性,他就是“商品本身”这个属性。几千年来,我们与商品经济大道擦肩而过,虽然我们在商品生产的时时刻刻都在运用着它,然而却日用而不知!所以,今天是说出这个“道”的时候了。这可道之道,就是商品除使用价值和价值属性之外的另外一个属性:可道价值。 有了这个命名,商品经济大道这一非常之经济现象就初显端倪了。正如老子在第一章所说,“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价值就是使商品成其为商品的商品属性,是“商品是商品”的道理,是商品显现为商品的显现。 让可道价值这个商品属性显现是一个不得了的历史事件,它使自发的处在自然经济运动规律中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自觉的。是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重要的环节! 从“器”的角度来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商品的物的有用性)和价值(用等价物表现出来的东西)的结合;从“道”的角度来看是可道价值。道和器是统一的,所以商品是使用价值、价值和可道价值的统一。 简单通俗的讲如果我们显现了商品的可道价值,那么我们的商品比别人的商品更能成为商品,即更能实现交换,更能赢利,更受顾客的欢迎和爱戴,更能体现商品的自然和社会价值等等。(当然我们只是在这里提一点,真正理解这个名词,还需要后面的许多功课。) 那么可道价值到底怎么确定呢? 我们知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的内容,是用商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劳务的属性决定的。价值则撇开了使用价值,只留下人类无差别的劳动这一属性。价值量则由他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但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那么商品的可道价值是由商品的物的自然属性确定的呢还是由劳动确定的呢?二者都不是。我们仍然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而应当从纯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去开采、生产、创造,我们不会得到一个可道价值原子;同样无论我们花多少货币等价物也不可能买到它。因为“道隐无名”(老子),一切有形有意的行为不过南辕北辙。所以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吾我观复。”只有在意识上达到“虚极”,在身形上达到“静笃”,才能显现(观即见,即现)商品是商品的这种同意反“复”的真意。 所以,我们把显现可道价值的人类行为称之为“劳静”,它与劳动相对待。 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静创造商品的可道价值。 (下回继续讲解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和劳静二重性,将进一步讲解劳静的本质和样式,从而进一步了解可道价值的真意,敬请关注!精彩内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