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79 0
2006-02-13

1.关于火车春运的成本。

春运时铁路成本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当然,下降的是平均成本,而不是总成本。因为铁路的特性决定了其成本的可变性相对较低,一节80座的车厢,如果只卖出一张票,还得照常开,不可能把另外79个座位拆下来。如果一张票都没卖出呢?还得开!因为要考虑返程时的需求和整个铁路网络车厢数目的协调。又由于火车是按人数收费的,所以对于铁路系统来说乘客越多,平均成本就越低。我不是专业人士,不会使用“边际”之类的术语,但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上述观点只适用到火车满载的程度为止(指合理运力满载,就法定载额而言,往往已属超载),如果乘客数量的增加超过了合理客运力,而需要减少货运为客运让路,甚至调用货车开通加班车,那么由此造成的可得利益损失和调用费自然属于增加的成本,甚至如果这部分新增成本抵消了客车降低的成本,那我必须承认我的观点错误。不过我和大多数读者对铁路内部运作都不了解,对此无法作出准确判断,还请专业人士进一步解释。

2.关于提价控流

春运是一种对价格极度不敏感的消费行为,这是由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决定的,所以指望通过提高火车票价来控制春运流量是不切实际的。当然不可否认现在春节时,有相当一部分滞留异乡而未返家的人士,但将这一现象全部归功于春运提价无疑是武断的。因为除了高票价的“堵”以外,更重要的是当地环境的“拉”。学生留下来是为了勤工俭学(当然,还有部分是为了利用校园中难得的清静抓紧学习,我本人就有假期留校学习的经历),而外来劳工则是考虑了春节期间的高报酬。

还是以务工者为例,为了留住外来务工者在春节期间继续服务,以免城市因劳动力骤失停摆,各地都施展出浑身解数,除提高报酬以外,更是从政府、社区、雇主三级加强对务工者的关怀,前几天《新闻联播》中还报道某地向民工赠送手机、话费的举措。当然,无论待遇怎样的优惠,外来务工者为服务异乡而放弃与亲人团聚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和感谢的。而这一切,和铁路提价几无关系。

3.票价的市场化

铁路运输是一个完全国家垄断的行业,市场规律无法完全适用。这一问题含有两个方面。

其一,垄断使得火车票定价机制不明,票价并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而乘客付出的高票价无法——如在年夜饭市场中那样——吸引新的竞争者进入这一领域(或者想进而进不了),从而市场调节的链条被切断,无从发挥作用。

其二,国有使得铁路系统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交通服务)为首要任务,这和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矛盾,请允许我复述一遍企业的第一目标:“为所有者创造利润”,而当所有者是全体公民时,这句话无疑就等同于“为人民服务”,所以通过提价把一部分“股东”拒之门外是说不通的。要市场原则吗,要自由定价吗?先把纳税人投在铁路上的每一分钱还给我们! 现在的铁路市场就是一个完全国有垄断、不健康的市场。这正是人们一再呼吁铁路开放、民营化的原因。

4.关于票价和黄牛、假票

事实上每年春运,回乡的乘客中绝大多数最终还是能成行的,所以说春运的供求压力虽然大,但还没有到无法完成的地步,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每年买票都那么艰难,每年的黄牛都那么多?那是因为我们的铁路系统根本没有一个足以应对春运的合理售票(包括预售票)系统,这才是黄牛滋生的原因,因为较之普通乘客,黄牛无疑是票务专家,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售票系统是靠了黄牛网络的润滑和协调才能应付下春运的压力的(当然我没有否认其中官商勾结的恶性循环)。

但这样合理吗,凭涨价能消除黄牛吗?我敢断言:“不可能!”相反,随着票价的上升,黄牛会越来越多,因为消费越高,人们越会倾向于寻求“专家”的帮助。至于假票,这和票价的高低并无关系,只要伪造一张假票的成本低于实际票价,造假就有利可图。

总之,我仍然认为,春运铁路涨价既不正常也不合理。虽然在一个不健康的环境下,供求之间也能形成一种扭曲的互动机制,但这并不合理,也不是我们所要的市场调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