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理性经济人假设,经济人总是会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只要经过综合考虑后的预期净收益大于零,理性经济人总是会尽力去追求,如果有人(懒人)选择放弃,那一定是因为预期净收益小于零,放弃就是他的理性选择。因此根本不存在懒人这个概念,否则就是违背了理性经济人假设。
因此,社保养懒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如果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而言,只能拿到最低工资。
当劳动者的工作收入低于一定程度时,劳动者将选择放弃工作或者减少劳动时间,就会导致“贫困陷阱”的出现。
理性的懒人,我觉得说的通。懒人是包涵一种价值观念在内的概念,一种包涵对不劳动、依赖别人养活的厌恶观念。去掉这一层价值观念之后,懒人的含义就是理性地选择不劳动地人,不对吗?
如何从“懒人”与“理性”推出“社保养懒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信息(激励)理论的前提就是“人是理性的”。“不存在懒人这个概念”的本质是楼主不愿意用“懒人”这种称谓吧?这只是个辞谓的变换,并不改变“懒人”的本质——社保不能鼓励这种所谓的“理性的放弃”。
懒人是理性人的一种。理性人的本质是“以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既定的目的”。如果既定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多休闲”,那么“懒”就是最有效方法。福利越高,这个办法越有效。有此偏好的理性人就是“懒人”。
所以,懒人不违反理性,但懒人蔓延将促使社会懒惰,影响社会财富的增长。是否鼓励懒人,是整个社会的选择。
大部分世界级的富翁们并不因为他们已经拥有足够的财富,完全可以充分享受自由和休闲,而放弃赚钱工作。
我想没有人会为了“并不怎么舒适的自由和休闲”而宁愿忍受低水平的生活吧?
曾经在一个网吧看到一个女孩在跟其男朋友争执,说他男朋友老是猫在网吧玩游戏,不肯去上班,好象是要他去某超市当保安员,工钱显然不高。为什么他玩游戏如此卖力,却不肯去上班呢?如果有个游戏行业的请他去当游戏测试员,我估计他会很乐意的。“玩”也是一种很有前途产业。
看来,经济学上有很多说不清的概念和标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