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uexm 发表于 2010-1-31 12:54 
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在1896年提出用边际效用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他认为价值分为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主观价值是一种财货或一类财货对于物主福利所具有的重要性”,而“客观价值指的是一种财货获得某种客观成果的力量或能力”。按照这种价值论,商品是否有价值就取决于人们对财货的主观评价,从而完全否定了价值的实体存在,以虚幻的心理评价取代价值源泉——工人的活劳动的客观规定性。
否定不了,而是把
隐含条件巧妙的隐藏。
主观上的议价,乞丐与富翁有什么区别。前者没有可供转移的“量”,而后者确持有这种“量”。
以乞丐来说无论如何议价,因为他没有钱,没有可供转移的“量”,那么根本就达不成交易。主观上议上必须有可供转移的“量”,而不能拍脑袋的想当然认为,这种量就存在。
庞巴维克只不过是巧妙避开了隐含条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