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920 17
2018-01-25

       马克思说:

      “要使一个商品按照它的市场价值来出售,也就是说,按照它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来出售,耗费在这种商品总量上的社会劳动的总量,就必须同这种商品的社会需要量相适应 ,即同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要量相适应。”

        这段话传递给我们两个信息。第一,市场价值即价值。由此,马克思否定了他在第一卷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所谓正常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云云的那一段话。不然,你就无法解释上述引文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是个什么东西,你也无法解释马克思在第三卷第二篇中大量使用的个别价值这一概念是个什么东西。当然,你不愿意承认也无关紧要,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二,马克思在这里有意无意地塞进了人们的主观评价这一因素。很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什么是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归根到底是每一个人的需要的集中表现,而一个人对一种使用价值的需要或不需要,不是根据他的主观评价又是什么?一种服装好看不好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见仁见智,这其实就是人们的主观评价或者说主观感受的差别。然而,恰恰是这种主观评价,决定了马克思的社会价值,因为这种主观评价的不同,决定了对这种服装的社会需要的不同(在此不必纠结需求与需要的区别,注意看前面的引文)。有人不服气吗?那好,我就多打几个字:

       “如果需求非常强烈……那么,这种在最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就决定市场价值。”

        下面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明确的一点: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一物的使用价值不是客观存在的吗?那么这里的所谓“非使用价值”和“是使用价值”不是基于人的主观评价也就是这种作为客观存在的使用价值对人的效用,还会是什么?   

        对此,马克思进行了反复强调:“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里的“没有用”难道你会认为它是指一件什么客观使用价值也没有的废品吗(废品对某些人还有用呢)?如果是这样,那么下面这句话你又怎么解释:

       “劳动对别人是否有用,它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别人的需要,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得到证明。”好了,马克思明确说了,是对别人是否有用,同时,有用与否还得在商品交换中才能得到证明。我还用再解释什么吗?

        马克思在说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时说:

       “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由习惯确定的。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以后把各种劳动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这样就省去了化简的麻烦。”他还说:“价值对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我们实际上也是从 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

        显而易见,这里的生产者背后的“社会过程”或“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理论上,我们可以把任何一种商品作为其它商品交换价值的参照物,因此,尽管马克思认为某种商品的价值是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这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身或者说商品中的必要劳动量,却是在市场中确定的。然而,一旦进入市场,就离不开人们对商品的主观评价。这意味着,离开了人们的主观评价,你既无法说明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无法说明不同商品的交换比例或交换价值。

        然而,这个社会过程,真的就能够确定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比例关系吗?既然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复杂程度不同,那么同样一小时所消耗的劳动量也就不同。因此,如果要想确定这种比例关系,你就必须首先确定各自所消耗的劳动量。但恰恰是这种劳动量,即使是在社会过程中也是无法确定的。因为哪怕是最简单的劳动,也是体力消耗与脑力消耗的结合。市场即使衡量出了体力消耗,也衡量不出脑力的消耗。即使二者都衡量出来,最后还需要由人们在主观上来判断商品的有用与无用,之前的一切衡量又归于无效。如果说市场在衡量体力消耗和脑力消耗的同时就包含着对有用与无用的判断,那么不是意味着彻底地滑向了效用价值论么?

        即使你无耻地滑向了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也不能在此为劳动价值论提供任何帮助,因为市场从来就不曾衡量什么劳动。即使你做为生产者,知道为了生产这些商品消耗了多少粮食,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也依旧说不清楚这些商品中包含了多少劳动,更不要说别人的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了。不要以为无数的个人聚集在了一起形成了市场,这个市场就会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从而就会有了神一样的魔法去探知商品背后的东西。市场,归根到底不过是作为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易场所,市场的表现终究还是人的表现——只不过是许多人的集中表现罢了,他们始终肉眼凡胎,他们只能看到一件件具体的商品,而看不到其背后的劳动。他们也无须看到其背后的劳动,他们只须了解商品的效用,并根据自己的判断、意愿和能力,来决定买或不买、卖或不卖罢了。这是真实的市场,而不是劳动价值论者的象牙塔。

        即使有人可能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商品中包含有多少劳动,也不过是基于某种主观评价,而不是基于超越人类主观评价的某种客观的标准。从而当他声称是以这种所谓的劳动价值来决定生产或不生产某种商品时,依旧是不自觉地成了效用价值论的信徒,而不是劳动价值论的信徒。

       在本论坛,有人不无讽刺地认为,效用决定的不过是价格而不是价值。好象惟有劳动才能决定价值,从而才能代表宇宙真理。就此我要问,劳动价值论在真实的经济生活中何曾有过真正的指导作用?它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有过,还是在后来的半市场经济时代有过?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何曾有过劳动价值论的价值这一概念的位置?

        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国民经济的计划编制和核算,从来都是使用价格这一概念,而从未使用劳动价值论的价值这一概念。在确定计划价格的时候,计划编制者们把生产资料价值的货币表现和劳动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视为成本,再加上新创造的价值即盈利的货币表现视为价格。归根到底,价格的实质就是价值,只不过是美其名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罢了。同时,计划编制者还认为,应当使一部分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因为这样可以调节有关各方的收入,实现国民经济的再分配。你劳动价值论的价值那么牛逼,你还依靠效用论的价格来调整各方收入干什么?

        到了半市场经济时代,即使是这一层遮羞布也基本被抛弃了,直接依靠市场来确定价格,而不是什么计划和价值。

        效用价值论如此不堪,你们怎么不在真实的经济生活中使用先知先觉的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概念,而使用效用价值论的价格概念?效用价值论被劳动价值论者斥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好象劳动价值论是者多么的高雅。但当你们提着菜蓝子在市场中和卖菜的大妈讨价还价时候,可曾觉察到自己的高雅形象已经变得和资产阶级一样庸俗不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1-25 12:37:29
没看完,不予评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5 14:23: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5 14:43: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5 15:28: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1-25 15:54:15
龚民 发表于 2018-1-25 14:23
诗客郎幼稚,所谓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买卖人的价格比价的背后,正是商品生产的劳动量在左右着。
可不幼稚么:
这段话能看懂否:

计划编制者们把生产资料价值的货币表现和劳动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视为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